声明:原创非首发,原文发于《学与玩》
现在我们进入进阶版的国画探秘。请看,和刚才的那幅画相比,这幅画里的人物多了一个,严谨地说,还多了一幅画中画。
这幅画的名字非常有意思,叫《弘历是一是二图轴》,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呢?我们先来看一下画的内容吧。
这是清朝皇帝乾隆的一幅画像。弘历就是乾隆皇帝的名字。乾隆是我国历史上最喜欢coseplay的皇帝。他有很多的cosplay画像,在这些画像里,他有时穿着宽大的汉服,有时化身为普贤菩萨,或者是弹琴,或者鉴宝。比如他很喜欢清朝画家冷枚的《赏月图》,就命画师重新临摹,再将自己放入画中取代主要人物,取名《高宗赏月图》。
在这幅里,乾隆皇帝穿着汉人服饰,坐在榻上观赏皇家收藏的各种器物。在他身后,点缀室内环境的山水画屏风上,悬挂着一幅与榻上所坐乾隆皇帝容颜一样的画像。图中乾隆皇帝的画像具有肖像画特点,约40余岁,面部刻画细致传神,表现出他睿智而自信的神态。而这幅画的名字,则来源于乾隆皇帝在原画上的御题“是一是二,不即不离。儒可墨可,何虑何思”。
“儒可墨可,何虑何思”中,儒、墨分别是指儒家和墨家两派学说。乾隆认为这两家学说都是传统的哲学思想,就像是坐榻上的他与画像中的他之间的关系,因此提出了“是一是二,不即不离”的观念,大概这就是他对于两种学说的深度思考吧。
这幅画的构图非常新颖,是乾隆首创吗?对于我们来说还真不好判断呢。不过,经过搜索,我们发现了一幅类似的画《宋人人物图》。
《宋人人物图》宋佚名
在这幅画中,儒士也坐在榻上,头戴着巾,下系着裙,长到脚踝。左手握着书卷,左腿自然下垂,踩踏在脚榻上,右脚横放在榻上。头部右倾约45度,正驻目凝思。榻后座屏还悬挂着儒士头部写真肖像画轴,神情如一。榻后独扇的山水插屏是《汀洲芦雁图》,表现出宋时文人风雅之情。在屏风右侧并排放着两张几案,设坐具绣墩一个。几案放置着七弦琴和书画,隐约可见兽形香薰一只,床榻前几案边有一名侍童正在斟酒。房内还摆着鲜花和鲜果。画面整体反映了宋代文人书房场景,家具陈设呈现出一种素雅、简约的风格。而据说,这画里的人就是书圣王羲之。
这幅画流传有序,经宋徽宗赵佶、宋高宗赵构等帝王收藏,乾隆皇帝看到后,很欣赏这幅画新颖别致的构图,命宫廷画家创作《乾隆皇帝是一是二图轴》。
《弘历是一是二图》轴,清佚名
他喜欢这幅画到什么程度呢?他让画家画了5幅与之相类似的图画,并且将画里的文士换成了他自己。以这种画中画的形式表现皇帝的肖像,在西洋画中是没有的,在中国历代皇帝中,也仅有乾隆皇帝一个人。
画作中除了人物,还画了各类器物。这些并不是画师的凭空想象,而是确有其物。画中出现的商代青铜器、元代瓷器等器皿不仅充实了画面,让构图更为饱满,还反映出乾隆皇帝儒雅的生活情趣和他对传统器具的赏识与重视。他的迷之自信在这副画里也因此表现得淋漓尽致。
看到这里,我们也逐渐明白,乾隆皇帝身后的屏风悬挂着一幅与他容颜一致的画像,形成了画中画的视觉效果,也让这幅《是一是二图》有了更深的哲学意味:真实中的和画像中的是同一个自己吗?两者之间哪个是真的?哪个是幻觉呢?
也许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
小档案
名称:《弘历是一是二图》轴,清,纵,。
作者:佚名
年代:清
类别:绢本,设色,
规格:纵76.5厘米,147.2厘米
馆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