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真情想法散文
你看你看历史的脸

你看你看历史的脸

作者: 扣玉 | 来源:发表于2019-02-25 23:10 被阅读1次

          中国是一个爱读历史的国度,从先秦起修史是国家机器的重要任务,一要修前朝的史,二要记当朝的实录。唐太宗他老人家就说过:“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因为历史除了为鉴,还具备一个借古喻今的强大功能,所以历代被中国文人喜爱。说残暴不说残暴,要说成助纣为虐;失地不说失地,要比做徐妃半妆面;自负不说自负,要说不可沽名学霸王~~。但是在我们津津乐道的历史典故里,一朝有一朝的说法,大框架中的小细节更是不尽相同。

        在各种历史故事中,史官仿佛是无所不在的全能神,朝堂也好、宫闱也罢,甚至绝密的私会,他都可以手执彤管一句不落的记个清楚。虽然史官们在书写记录时并不会刻意为取悦普罗大众,但历史书总会吸引大批读者,加上戏曲小说的再创作,让僻野乡老村妇也对桃园结义、楚汉之争、明皇太真~如数家珍。这在根本上说,应是人类天然好奇心与追求戏剧效果的本性使然。

        加上历代史官为了突出效果,多在那些异常的、有趣的事变上浓墨重彩的勾画,比如勾践为夫差尝便,比如项羽的双瞳,比如吕后倾情打造的人彘。一辈子如水的人生立刻变的高潮跌宕、活色生香。帝王将相、市井小民,人人都是段子手,随便一句话就够后辈反复咀嚼。洋洋洒洒的正史配合上充斥着各种八卦的野史,每一个人物形象生动跃然纸上。当年我看了《新唐书・娄师德传》,就被唾面自干深深打动,甚至暗自琢磨过唾的是飞沫还是浓痰,干的方式是风来吹干还是体温烤干。

          书读多了,慢慢发现史家并非一味记录,他们也是有写作原则的,那就是先有一个总基调,按基调去挑拣要写的内容。比如战国期间,七国不是你打我就是我打你,但为强调暴秦无道,只在秦国打别国时将伤亡人数悉数列举,其他国家无论大战小役则只说输赢。这种对相关史实的戏剧性重塑,不过是报告事实、解释事实、取悦读者、鼓舞读者的过程。我们看到的史实早已不是现实的复制,很多时候史官的审美品位压倒了事实的真伪,历史与小说在修史过程中就已合二为一,转化为一种审美幻境, 它让你相信虚构比历史更真实,虚构就是真实。

        史官遵照上意和自我内心好恶,对事实进行选择重组,用史实佐证他们假定的因果联系,流传下来的历史不过是一次又一次被书写的思想史“课“。这些系谱如同家谱、族谱一样,“常一方面道用光荣的祖先,给自己建立一个值得自豪的源头,证明自己出身很正;一方面则精心选择出值得书写的光荣榜,证明自己这一家族的世代显赫, 而且源远流长”。这就像是西方的油画,解读一次就是涂抹一层,最后涂抹的早没有了原来的本来面目。

            史家且是这样,小说家更是天马行空的想象。即便是近代,一个个“小凤仙勇救蔡锷”、“赛金花救国保北京”等传奇也广为流传,这样的故事大有市场,从传播角度看,虽事实并非如此,但故事却必须如此。那些盖世英雄,革命将领、民族救星等豪杰之士必须做出一些不平之事,怎么可以像无能如阿Q那样,只在临终时才哼出半句大俗话“二十年后老子还是条好汉...?平民之所以为平民,英雄之所以为英雄也。中国传统章回小说往往在大段极尽渲染之能事的铺叙之后,加上一句套语:口说无凭,有诗为证。可见,在汉语世界中,诗是真实的见证,甚至,诗就是真实。历史与虚构,原来竟然是等同的。

          历史如同月亮的脸,人们想看的是月满则亏,想看的是阴晴多变,相比于真实的历史,我们更喜欢符合我们想象幻觉的结果。较之历史真实的枯燥,幻觉总是更有魅力。所有的历史人物,无论英雄奸佞,无论帝王将相鸡鸣狗盗,表面组成了历史,实际不过是历史的工具,不是他们在创造历史,反而似历史选择了他们。

    你看你看历史的脸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你看你看历史的脸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ttoy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