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多年前就被当作工厂进步元素的上六休一,为何至今未能全面执行

多年前就被当作工厂进步元素的上六休一,为何至今未能全面执行

作者: 偃月探花 | 来源:发表于2023-03-10 19:55 被阅读0次

    文/偃月探花

    题记:严格来说没有人喜欢加班,所谓的喜欢加班只不过是底薪太低的无奈之举。不要说什么天道酬勤,我们要做的是如何去跟天道联系上。休息是懒惰吗?休息是为了走更远的路。

    多年前刚出来社会找工作的时候,看着隔壁工厂每个周末都有一天休息羡慕不已。当时就觉得按照标准规范走,每周至少休息一天的工厂是非常正规的存在,在那种每个月末才放一天假,每周日只上八个小时的模式下,竟然渐渐适应了。

    每临放假的头一天晚上,整个宿舍都灯火通明到凌晨,像过年一样,约饭的约饭,拍拖的拍拖,打牌的打牌...然后那时候感觉放假的一天还挺长,能做很多事情。其实一天是万年不变的二十四小时,哪里会有多长,只不过是物以希为贵的心理作用罢了。

    图文无关,侵删

    书没读好,我认了,没有家庭背景,我认了,没有家族人脉,我也认了。可是出来打个工,工厂企业还分个三六九等,实属让人郁闷。欧美企业和日资,每每招工的时候,招三个能去三百。轮到台资和私企民企招工的时候,招三百能去三个。为什么?答案显而易见,大家心知肚明。

    对,同样是出来打工的,比如小明和小强一起一个村出来的,同样初中或者高中辍学。然后到外面来找工作,小明靠运气进了外资企业,小强则因无奈而去了民企或者台资。然后小明平时基本都是上班八小时,周末都有休息安排总打电话给小强,小强表示自己每天十二小时,周末还在加班,如此往复循环到了发薪日,上满了一个月的小强一看工资只比小明多了两三百或者持平。

    就是这种情况,相信广大务工朋友们都有这种感觉吧,工厂是分三六九等的,就跟社会上的岗位一样,都是分三六九等的。这个不服不行,最重要的是,那些欧美企业和日企招聘要求不一定就比民企和台企高很多。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先到先得规矩了,僧多粥少,优质企业就那么几个,提供的劳动岗位自然非常有限,那么剩下的人去哪里呢?放心,大量的民营企业和台企甚至作坊式工厂会向你敞开大门的。

    有朋友会说,我不甘心怎么办?不甘心也没辙,现实就是这样。进不了优质企业,只能去工资低,福利少,劳动强度大的非优质企业将就一下了。

    在东南沿海地区无论是长三角还是珠三角,这些地区每个城市里面的工业区,都有那么几个所谓的好厂,也有一些所谓的烂厂,当然也有处于中等的厂。这个上中下三个档次的厂,不是按纳税排名,也不是按老板实力排名,更不是按大小排名,而是按前仆后继无数的城市漂泊者、来自全国各地的一线务工者的口碑来划分的。这个排名多年前已有之,这么多年过去了,还是万变不离其宗,换汤不换药,江湖排名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优质工厂入职即有相对丰厚的劳动报酬,这个报酬常常会超过当地最低薪酬标准,涨薪也是随着工龄和技能熟练程度来相应调整,到了一定时候自然就会给你涨,哪怕是一线的作业员,也是相应的涨薪制度。差一些的工厂尤其是作坊式工厂和台资入职即享有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底薪,剩下的全靠加班。

    而你要涨薪那可就难了,首先最常问你一句话就是:你都会什么?你让我有什么理由给你涨薪?就是这样,他会问你会什么,要给他一个坚强的理由才会考虑要不要给你涨薪。要是一个作业员抱怨工资低,他会让你看看车间的机修和技术员之类,说你会那些,我也给你涨薪。这就是外资和内资(台资也是内资)的本质区别,同样是割韭菜,前者好歹用了点麻药,割完之后会给你施肥浇水,会让你吸收阳光。而后者,割完之后,不好意思,你自己想办法去生长吧,生长不起来的话,我们干掉重聘。

    同样是出门打工,为什么大家都热衷于进外资呢。因为外资相对更人性化,而这个人性化,第一体现是劳动强度(如果工资到位,这个强度可不计入对比)。第二体现是伙食标准和住宿环境。第三体现就是休息制度的完善。因为每个人的性格、胃口、住宿喜好和每家企业的劳动报酬标准不尽相同,前两项暂不作分析研究,今天主要来说说这个休息制度问题。因为毕竟人不是机器,都喜欢劳逸结合,都想在工作之余有点闲暇时光和私人空间。要不然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大都是标准的朝九晚五,上五休二呢。

    记得数年前我在一家工厂上班时,看到公告栏贴了这么一张公告,大体意思是说这家企业与一个国际大客户谈成了生意,而这个大客户严格遵守国际人权法令和劳动者保护法令,凡是加班加点生产出来的产品或者员工疲劳状态下生产出来的产品,他们是不予接收的。当时我突然觉得日子一天天在向以人为本靠拢,法律在一天天健全了。我们普通打工者也不说上五休二了,能够标准地上六休一已经很满足了。

    到今天,我发现,我想错了。因为上六休一直到现在还没有全面实施。也许有人会说,劳动法都规定了只要支持足够的加班费,是可以加班的,并且有人愿意去加这个班。没错,我不否认这个情况。喜欢双加的人大有人在,可是仔细想一下,他究竟是发自内心地喜欢去加这个班,还是生活所迫,不得不去加这个班呢?也有人会说,你可以去休息呀,加班是自愿的。

    但是这种要请假一般的休息跟那种自然而然的制度性休息能一样吗?显然不一样,休息制度完善的企业,再忙都会周休一天,雷打不动。每天周六下午,全厂打扫卫生,领导开会和工作中言谈的字里行间都会把周日给隔过去。就是公认的那种全厂休息,那种感觉是很爽的。玩也能玩得很痛快,毕竟是全厂公休嘛。而休息制度不完善的企业呢,到了周六下午,开会内容依然是明天来干嘛 干嘛,明天要注意些什么事,天天上班,让人有种暗无天日的感觉,长白班的岗位天天上班倒还好扛些,要上夜班的岗位连轴转不休息,是很让人感觉到沉闷的。

    然后你明天周日不想来还要去找领导说好话,那个领导,我明天有事云云。就算假请下来了,心里也是不舒服的,因为整个车间都去了,你没去。你的岗位是不是被人替了?周一去了是不是又要换岗了?领导会不会把我的绩效给打低?同事对我是不是有什么看法?我是不是太懒了?工资会不会很低?等等等等。带着这些问号去休息,能休息得好才是见鬼了。

    那为什么这么多年过去了,社会文明和各项制度不断完善的今天,为什么还不能实现基本的上六休一强制执行呢?笔者分析总结了以下五点:

    第一:劳动力的盈余,我国是人口大国,也是劳动力大国,充分享有劳动人权的条件还不太具备。你不干的工作有人乐意干,你不加的班有人乐意加。资本在能够保证不违法的前提下,自然希望生产线能够尽可能地多运转。况且单位还支付了足额的加班费,就是合法合规的,尽管有时候不太合情合理。

    但这并不重要,抛开那些抽象的浪漫主义人权不谈,毕竟你要生活。所谓的优质企业就那么几个,岗位就那点岗位,招满之后总会有大量剩余的人员退而求其次到这边来应聘,越是差的企业他越不愁招工,为啥?因为内有阵容强大的人力资源部小姐姐们,外有四通八达的劳务中介渠道,总能搞到人的,实在不行就用日结工,分分钟大把人来。你不是有劳动条令吗?那么他的底薪的设定,就是为条令而量身打造,反正你就是加满一个月,那点工资也完全在他的掌握预算之中,翻不出五指山。

    图文无关,侵删

    第二:奴隶思维的泛滥,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种感觉,就是平时不管是在车间还是在宿舍,无论是在下班的路上还是饭堂排队的时候。总能听到这样的美妙声音,比如你刚抱怨一句宿舍人多,不太方便,对面马上有人来一句有的住就不错了。你刚发牢骚说饭堂的饭菜太敷衍,比起数年前还有倒退感,对面马上有人来一句有的吃就不错了,上班你还想吃多好,放假自己做饭随便怎么吃。

    你刚说厂车怎么还不来,都等多久了,对面马上有人来一句有的坐就不错了,想快自己花钱打车。你刚不满今天产线又增加了产量,说手肿胳膊疼,对面马上有人来一句你产量还高?要是给你计件你还嫌低吧,你那速度要好好练练。你刚得知本周末不休息计划泡汤发表了一点看法,对面马上有人来一句休息?你想多了吧。这个厂就是这种模式,没休息的,习惯就好了。

    这种人怎么说呢,明明也是同一个阶层的群体分子,却说着有利于资本方的话,寒着劳动伙伴的心,就算你说的是事实,但是有时候该说出来的话总是要说的,你在劳动权益意识上的不断让步,对于不断改革完善劳动权益的巨大舆论形成,是有一定阻力的。只有劳动者拧成一股绳,达成一个共识,不断争取属于自己的合法利益,那么接下来才有可能实现。自己都有那种奴隶思维,如何让资本给你让步?

    第三:内卷大环境下的生存压力,不可否认在文明高度发达,经济发展日新月异的现代化今天,有人权意识的人是越来越多的趋势。但是觉悟归觉悟,觉悟高有个副作用,就是内卷的助力。而内卷的助力恰恰又增加了行业内和行业外的竞争,这种竞争则对本就是底层学历又不高的劳动者们形成了就业威胁。正是这种就业威胁的存在,才让制造业工厂的资本方有了得瑟的余地。

    因为稍高端的层次,那些什么科技技术、传媒、研究、新闻、艺术、计算机、设计等等等等看起来光鲜亮丽,排场体面到足以上非诚勿扰都可以让人镇定自若的行业,尚且都竞争激烈,大卷包小卷,还时不时挤兑下来一些战败者充斥劳务市场。就更别说本来就没什么学历技术条件和家世的普通劳动者们了,他们除了辛勤上班,拼命加班真的是无计可施,别无他法了。尽管这样的日子可以一眼看到头,每个月盼着发工资那天查询到早就预料到的银行卡余额,然后开销完一应支出,所剩无几。但日子还得过下去,星期天?什么是星期天?能上班,有班上就不错了。

    第四:劳动条令的执行弹性太大,什么是执行弹性,就是条令是有,但不强制实施。有法可依,但是可以一区多制。允许优质企业随便优待你自己的员工,一年给辆劳斯莱斯也不管你,那是你的自由。但是制定当然最低报酬标准的时候,还是会考量其他中小型企业的承受能力。

    要不然全国的工厂都跟商量好的似的,除了危险化工类企业和特别累的岗位,其余的普通岗都是加加班四五千,五六千的样子,这还是沿海地区的标准,内地会更低。为什么像商量好的似的都是这种水平呢?他就不能在差不多的工作内容的情况下,在同一个工业区这家工厂一个月四千多,隔壁那家企业给一万多?是他承受不起吗?当然不是,这就是用工行情,在每个国家都有特定的人头价位,况且擅自破坏用工市场规则,会让其他同行的老板仇视。

    适当多个几百块是可以的,了不得多个千把块嘛。同工同岗不同厂,工资相差呈现悬殊式差距的我还没见过。话说回来,考虑企业不同的承受能力这块,条令上给与了一定的扶持,也是为了保障税收顺畅,这是一系列的红利链条,并不是简简单单的给你普通劳动者过星期天还是不过星期天。

    如果条令强制实施周末休息制度,对于不配合的处以重罚,那估计会有超过六成的企业会因为灵活订单无法交付而面临倒闭破产。没有订单的时候一个劲地给员工放假,有订单的时候恨不得在车间布置宿舍,就是中小型企业的主要运营模式。而较大型的企业和外资则是十分成熟的运营模式,订单都是较大的订单,可以非常周密地让生管排配计划,就算避开全年的周末,也不会影响出货交期。

    第五:务工人员多数有出远门就是来挣钱的共识。这个就比较好解释了,就是在外地打工,就是为了挣钱拿回家用,而星期天休息的话,就会不可避免地去消费。也有一部份人认为休息出去玩无所事事,要么就是睡觉,对于工作环境和强度都还在接受范围内的员工来说,还不如去车间上班更令人充实。过了星期天也是出来外地那么多天,星期天加班挣钱,也是出来外地那么多天,为了多挣钱,只能牺牲自己的休闲娱乐时间去加班,并且‘心怀感恩’,‘乐此不疲’。

    说到最后,有没有固定上六休一模式,并不能说就可以来区分社会文明的进步与否,符合自己国情的方式才是最合适的方式。公民人权意识的确立,是一件好事。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就是早日实现民众的由衷幸福感,如果到了未来的某一天,我们五天八小时的薪资收入能跟现在加满班收入持平,那才是真正的人心所向吧;只是不知道那时的物价情况又是怎样的一番景象。

    图文无关,侵删

    从最一线的劳动者生存状态来看整体的发展,是最直接最明了的。什么时候我们不用再听到说什么谁叫你当初不好好读书之类的话语,每个人都知道社会上的每个岗位都需要有人来做,哪怕全民清北也还是要有人到一线去,只会更卷。而全面改善整体公民的生存环境和方式,不断提升福利待遇机制,才是文明发展的中心主旨,读书用功的上去了的人随便你如何优越如何奢华,那是人家自己挣的。

    但是一线的劳动人民就一定要窘迫无依或背井离乡或坚守困苦吗?不会的,日子总会越过越好,相信光明,力量在心中。标准化上六休一,看似简单,实则任重而道远。

    各位读者朋友们对此有什么看法和意见,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交流。【完】

    图片来源于网络,感谢原作者,侵删。本文原创,文责自负。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多年前就被当作工厂进步元素的上六休一,为何至今未能全面执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tytr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