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2018-07-06

2018-07-06

作者: Tiffany_的早餐 | 来源:发表于2018-07-06 03:02 被阅读0次
    2018-07-06

    今天看完了《成长,请带上这封信》这本书,里面都是一些学者文人,在某种程度上说都是成功人士,也应该说都是有情怀的人吧,写给自己子女的信,在这些人中,我发现大多数都是作家,都是有文化有思想和想法的人,对待子女的成长,都有自己的看法和心经。刘瑜给孩子的信(愿你满满长大)结尾说到:愿你有好运气,如果没有,愿你在不幸中学会慈悲;愿你被很多人爱,如果没有,愿你在寂寞中学会宽容。这表达了对孩子的祝福与期待。其实为人父母,他们都是教育家,对孩子有不同的期待,但从不逼迫孩子,用自己的方式,与孩子沟通,给孩子自由,相信他们。

    让我感受到为人母之不易和为人母的伟大的一则是春桃这位作者在给孩子的一封信中写到自己的从怀孕的艰辛到妊娠的痛苦再到看到孩子的那份释怀与温柔,再到孩子体弱多病一直的陪伴,真的显示出了一个母亲的伟大,其丈夫54岁得子,也算是老来得子,在这一过程中呈现了他的温柔体贴,和责任感,站在妻子的角度来讲,也是值得的吧。

    还一个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乐嘉给女儿的信。其中有这样几个部分:一,关于学习成绩,二,关于阅读,三,关于业余生活,四,关于恋爱,五,关于做人。从信中看来,他女儿好像有点叛逆,或者说不是世俗眼中的好孩子。他了解自己的女儿,而且很透彻,是一位好父亲吧。也许是给女儿的信,我刚好也是我爸的女儿,再加上他语言犀利,直白,有趣,很是吸引人。有些家长不会跟孩子谈及爱情的东西(我爸妈就是),而他对自己女儿在恋爱方面的建议值得每个女生看。乐嘉也是个名人了,他不希望自己的女儿活在他的光环下,靠着自己的成就向外炫耀,他对自己的女儿有期待和要求,希望她不是靠别人活的人,而是要有自己的光环,爹是爹,你是你,每个人只能靠自己。这封信值得每个做女儿的看一看吧,我觉得,因为不是每一个父母都会给自己的子女写信,也不是每一个父母都会写得这么沉重。

    2018-07-06

    看了这本书,又发现了一个现象,他们并不会给孩子报培优班,最多是为了陶冶情操,培养气质,发倔孩子的兴趣,去让他们培养艺术情怀,而学的一些关于艺术的东西。即兴趣班咯。

    反思现在的家长们,跟随潮流给孩子报各种培优班,奥数班等等,除了特长班(一些家长思想上急功求利,认为特长班浪费钱,浪费时间,提高不了成绩;还有可能是经济上的因素)。他们根本就不了解自己的孩子,他们不了解自己的孩子缺少的是什么,擅长的是什么,喜欢什么,大人与孩子之间严重缺少交流。总之,别人家孩子干什么,我们家孩子干什么。我认为这种根本就是在浪费资源。有些孩子,再怎么补习,成绩还是上不去,但家长还是拼命的给孩子报补习班,在我看了他们只是在寻求一种心理安慰,在逃避责任。这不是老师的问题,而是孩子的问题,追根溯源,是家长的问题。其实孩子的样子也是家长的一种影射。家长是孩子第一任老师,家长的所做所为孩子都看在眼里,所以很容易模仿。可见,家长对孩子的影响是有多大了。因此,这就对家长的言行举止提出了要求,可惜的是很多家长都忽视了这一点。而且,现在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对孩子的宠溺是在所难免,也正是因为宠溺,导致孩子一些坏习惯养成,从而会影响他或她未来的命运,这就很可怕了。

    家长的远见与涵养,思维方式,对生命的看法,都影响着其育儿观念。(可能有些家长并不知道育儿观念是什么)。有些人可能就是享受性带来的欢娱之后,忽略了随之而来的可能会有一个生命到来的情况。若情况出现了,有些会接受,但在这种没有充足的准备下就成了父母的人,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会造成很多责任的缺失,养育出来的孩子成什么样子也可想而知吧;而有些人,会直接扼杀这个生命。所以说,人是自私的。

    我还发现一个现象,高知家庭养育出来的孩子99%任然是高知,农民家庭出生99%还是农民,这与一部英国记录片《7 up》(人生七年)有种不谋而合的相似。造成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我认为基本是相吻合的。这也是一个残酷的社会现实。总之,我认为,家长的眼界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孩子的未来。

    如果在做父母之前,检测是否有资格成为父母的话,那会有多少人不能为人父,为人母呢。

    希望每一位父母都是合格的,每一位子女都是值得父母骄傲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18-07-06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uamu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