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年时光在指缝里匆匆滑走了,我努力去找寻心底那40年前仅有的淡淡的回忆——腊八粥。
记得我10岁左右的时候,腊八的前几天,我和弟弟不上学的日子,天还不亮,清冷清冷的,奶奶很早起来,包好围巾,踮着裹过的小脚,推着农村的那种小推车,上面装好自家种的黄黄的谷子,还有自家晾晒的白白的红薯片,然后叫上我和弟弟,一起到村南头的一家院子里。那里有一个大大的碾子,我和弟弟在小车的后面帮奶奶推着,奶奶边走边说:“去晚了,占不上地方了,碾不了米,我们怎么过腊八呀?”
到了那个乡亲的外院里,奶奶把谷子放到了碾子上,平铺一圈,然后在碾盘中心的粗木棍上插好我们的推碾子的木棍,我们三个推着那个了不起的大碾盘,奶奶还不时的用笤帚向里扫。这样也许是碾的均匀吧,感觉快推累了,奶奶让我们休息了,她自己在蒙蒙亮的清晨,拿起一小把带糠的米,轻轻的吹一吹,看看还有多少谷子,根据她老人家的经验,判断是不是继续推碾子。现在想起来,奶奶为了一家人过一个幸福的腊八,付出了多少心血。腊八粥里面还有一种我们现在的年轻人想不到的食材——红薯片。奶奶把最好的红薯片挑选好,积攒起来,拿来放在碾子上碾压,直到碾成小块了,像榆钱大小了。也许是家庭条件差的缘故吧,把红薯片作为不可或缺的食材吧?
腊八节那天清晨,奶奶从瓶瓶罐罐里拿出那些自家产的红豆,绿豆,枣,还有剥好的花生米,以及小块的红薯片淘洗完后,放进大铁锅里,加好多的水,用小火加热,等到这些快要熟时候,再放进碾好的新米。记得当时灶堂里的炉火旺旺的,红红的火苗映着奶奶的笑脸,我和弟弟给奶奶找柴火煮饭。
等待煮饭的档口,我和弟弟一直守在她老人家的旁边,不肯离开,唯恐腊八粥熟了,吃的时候把我们落下似的。记得奶奶一个劲儿的夸我们是既听话又懂事的孩子。锅里的腊八粥快要熟了的时候,不用在灶膛里添柴了,奶奶说再焖一会儿就好吃了。那热气腾腾的铁锅里的米香,一个劲儿钻进我们的鼻子里,馋的我和弟弟舍不得离开那个灶膛。也许在当时是很奢侈的饭了。
做熟的腊八粥每人一大碗盛好后放在方桌上,一家人其乐融融,腊八粥甜甜的,糯糯的,老旧的小屋弥漫着浓浓的米香味。当时那种浓浓的亲情深深地印刻在我的心里。40多年过去了,儿时的那种吃腊八粥的情景依然印在我的记忆里。
那时的腊八粥,热腾腾的,每人用了一大碗,再加上白萝卜腌得咸菜,在当时也是很可口的饭菜了。
记得当时奶奶说腊八粥不能一天吃完,要吃上几天,这样来年一定有一个好收成,年年有粮食吃。意思好像是吃了上顿,有下顿吧。
40多年过去了,我和弟弟们都有了自己的家。但是现在的腊八粥做起来,比原来要讲究得多,现在的食材有很多:除了黄豆、绿豆、花生米、莲子、桂圆黄米、糯米,又加上了小孩子喜欢吃的果脯,核桃,不再用以前小块的红薯片了。我们现在用电压力锅煮腊八粥,定时就可以了。也能做出那种甜甜的糯糯的腊八粥,但是无论怎样做,也找不到当年奶奶在世时那种一家人其乐融融的亲情了。
天堂里的奶奶,您在那里可安好?腊月初八又到了,可您的孙子孙女再也吃不到您我们做的腊八粥了。
奶奶,我们想您了------
重温儿时的腊八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