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拾壹啊』
《余生皆假期》
利用零散时间在读,所以前半部分处于有点懵,且不理解它到底哪里好的一种状态下,直到读完《小兵》,了解了一些冈田先生小时候的故事之后开始呈现爆发式的喜欢,喜欢冈田,也喜欢沟口。
冈田,一个从小就是有正义感和暴力倾向但又善良的人,会把骂老师的话用蓝油漆涂成长方形,为了教育虐童的父亲而导演一大出来自未来的好戏,又认真又蠢萌的善良。
沟口,看似对什么事都无所谓的态度,说话做事无厘头,但其实又很有原则,那个爱吃蛋糕的广告汽球小混混,既然剩下的人生都是暑假,没有作业,不如我们做朋友,一起开车兜风一起吃饭吧。
拼图式的故事和打乱的人称主语、时间轴,以及各种寻宝游戏一样的细节,再用相对独立的小故事,组成一个大脑洞,还是很棒的。
《死神的精确度》
对中国人来说,谈论生死是一件很忌讳的事,这本书却坦诚地与读者交流生与死的问题。
作者伊坂幸太郎的态度是洒脱的,他的写作是跳跃的,需要留意细节,需要分析,但又偏偏不是那么容易能明白的,他写得轻松,读者却要花费时间去感悟。
这本书由6个故事组成,一位叫千叶的死神,热爱音乐,又无情冷酷,他可以决定人的生死,又不知道判定的标准是什么。他说其他的死神都不花时间调查当事人就直接给出“可”的判定,而他是一个敬业的员工,会认真调查当事人,虽然最后的结果也基本都是“可”。他只是见证了死亡的发生,他只是把看到的故事告诉了我们。
直到读完最后一篇《死神与老妇人》时,才豁然开朗,所以,前边遇到的人与故事,正是为了衬托这个故事不是吗?
“我从没见过晴天”, 每当看到死神说出这样的话,放佛是要开启一个笼罩在雨帘后的神秘故事,是经历了雨雪之后仍对晴天的保留期待。所以,我更愿意把这本书叫做“死神的温度”。
伊坂幸太郎不会把一些东西写透,也不会顺理成章地给一个能想到的结局,但他就是一位这样妙的作家。
《金色梦乡》
以历史事件为原型,讲述了一个在现实世界中难以见到的故事,用故事的一笔一划勾勒出人与人之间的友情、爱情和亲情,而贯穿这一切的是习惯和信赖。
这一切都源于伊坂幸太郎的任性和想象,源于他独特的才华,故事从头至尾都透漏着伊坂式的正义,虽然最后正义没能完全战胜邪恶。
作为正面的青柳雅春虽然逃脱了可怕的命运,但代表恶面的势力却没有迎来破灭,这也让这个想象中的故事更加趋近于现实,它承认了现实中灰暗面的强大和无法击破,同时肯定了人与人之间的友爱与信赖又可以足以与之抗衡。
书中多次提到烟火,烟火只是刹那,伙伴间的情感永恒,每一个平凡人都有在看到烟火时能想起的伙伴,他们会在紧要关头伸出援手,助你成为英雄,这就是伊坂幸太郎。
-END-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