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读陈燕虹老师(广西桂林市秀峰区教育局教研室)的《数学阅读与数学学习(五)——小问题的研究》,收获良多,摘抄记录如下。
在数学阅读和数学学习的实践过程中,陈老师始终关注并探索“如何让学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发生联结和整合”“如何才能提高学生的数学化程度”“如何让学生主动造例,经历数学学习的过程”。
实现“数学阅读和数学学习”所追求的目标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它不是通过改变一节课、改变某种方式在短时期就能达成的,而是一个学习信念、学习文化、学习方式和学习素材等一起发生作用的过程。
小问题研究是由学生基于文本解读等发现问题,然后聚焦问题,寻找问题答案的探索过程。
小问题从哪里来?一是从文本对话中来,二是从同伴交流中来。
按照“初级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的发展脉络,学生在阅读数学文本时会产生很多疑惑,这些疑惑最终将成为小问题。
比如,“量角器的认识”一课,学生A在阅读课本时读到“如何度量三个角的大小呢”,有了这样的疑惑:以前用尺子量长度时叫“测量”,现在用量角器去量角,都是“量”,为什么书上写的是“度量”?由此引发小问题:什么是度量?度量和测量的方法一样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