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回避,尽量用新的做法和菜式防止肉菜的重复。这个思路一定是对的,但是做起来并不容易,而且需要勇气。虽然只是日常吃饭,但精心烹制的菜没法吃,总还是个不小的心理打击。
猪肉吃过了,今天轮到吃牛肉,准备挑战一个妻子非常喜欢的菜——炒牛柳。称为挑战主要是因为在肉类中我对做牛肉始终有些恐惧。牛肉不像鸡肉、猪肉做不好不是难吃的问题,而是根本吃不动的问题。而且牛肉这种食材好像很有神秘感,它能完全决定菜的成败,即使手艺娴熟,食材一换,也很容易失手。
既然要挑战牛柳,那就要从食材选择开始。戴上口罩,做好防护,直奔市场。向回民摊主求教,不为了听原理,只为他可以给我一块适合炒牛柳的好牛肉。然后是选配菜,觉得杭椒是首选,因为餐厅的菜谱上杭椒牛柳最多,用它配牛柳,视觉上最有炒牛柳的意思,所谓像不像三分样吧。
牛肉切条,胡椒粉、酱油、料酒和少量糖腌制,抓适量生粉备用。中火烧锅,底油宽一些,下葱姜爆香,加入切好段的杭椒,然后下牛柳,大火爆炒,加耗油、盐、味精调味,勾芡出锅。看装盘的样子很像成功了,但是具体如何,还要看吃的效果。
刚出锅的牛柳,在软炸虾仁、炒香干、炒菜心中间显得格外耀眼,我觉得它今天的风头已经超过了女儿最爱的软炸虾仁。女儿还是一个接一个的吃虾仁,妻子作为吃牛肉的行家,尝后表示不错,这也宣告了挑战基本成功。以我自己吃的感觉,还有稍微有些硬,算不上吃不动,但也不是特别细嫩的口感。
后来查网上讨论,对家庭做牛柳总不及餐厅的嫩说法不一,有人说餐厅做牛柳是先过油,然后炒,有人说是用了嫩肉粉,还有人说需要先捶打……林林种种,没有个统一的答案。想来也不必非要弄清原委,餐厅菜和家里菜本就是两个菜系,要是做成一样,反倒失了各自存在的意义了。
做饭和写文章确实很像:炒牛柳的配菜,我选择了杭椒,自己炒出来没尝就觉得成功了,因为很有炒牛柳的样子,或者说有炒牛柳的架势。文章写多了读多了,有时候不看文字内容,单是看看整体段落分布(或者诗歌的分行),就能对文章有个大体判断。那么对于写文章的人,形式、结构的重要性也就显而易见了。
《杭椒》
我知道杭椒
是通过杭椒牛柳
我想多数人都是
确实很难概括
杭椒对牛柳的影响,或者说
贡献
杭椒苦涩,好的牛柳炒出来
汁水鲜甜
是为了衬托?
味道和颜色?
……
无论为了什么
还是从杭椒丛中找出的
牛柳
最正宗
所以吃杭椒
万万不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