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传递感知
总结一下,所有的文字作品,甚至文学作品,都是关乎感知的。所有的文字使用,都是关乎感知的,就这么简单。所有的创作本质上都一样,只要四个字就够了,叫“传递感知”。
别说创作了,连最基本的日常沟通都一样。
你看,别说写文章了,也别说写书了,日常生活当中的所有对话,其实所有文字的使用,都是一样的,还是四个字:“传递感知”,再要准确的地讲,就是如何正确有效地传递正确的感知。
举一个例子,你有两个娃,一个男娃,一个女娃。结果呐,那个女娃过来哭着告状,说:男娃把我弄疼了。你会怎么说呢?有的父母真的是这么说的:你咋这么娇气,哭啥?一会儿就好啦。也有另外一些父母可能高级一些,说实话,也好不到那里去。他们是这么说的:不要那么小气吗,要学会宽容。请问,这样的文字,或者说这样的话,或者说这样使用文字,能够有效地传递感知吗?显然是无效的。但如此显而易见的无效,显然没有被以上的父母们所感知,所以,他们自以为是地认为自己把该作的都作了。
女娃:他把我弄疼了!
妈妈:那,他是故意的吗?
妈妈:那,他道歉了吗?
妈妈:那,你觉得他的道歉真诚吗?
妈妈:那,你现在还疼吗?
妈妈:那,你还生气吗?
妈妈:那,你现在想干什么?
妈妈:那,你应该去跟他说什么呢?
现在,我们再看看上面这样的对话。女娃在那里哭,说:他把我弄疼了。妈妈说:那,他是故意的吗?这个时候,女娃会想,想了想就能感觉到其实男娃并不是故意的。妈妈会接着说:那,他道歉了吗?一想她就明白了,男娃既然不是故意的,那他肯定会道歉。妈妈这样问,会让一疼痛而忘了一些细节在那个女娃,重新思考她刚才的观察和她的经历。
妈妈会接着说:那,他道歉的时候,你觉得是真诚的吗?女娃会认真回忆刚才男娃的态度,是这样子嘛。然后,妈妈接着问:那,你还疼吗?你想,过一会就当然不疼了嘛,对吧。妈妈会问:那,你还生气吗?都不疼了,还生什么气嘛。妈妈会接着说:那,你现在想干嘛?这个时候,那个女娃的自然反应是想和他去玩啦,是这样吧。妈妈接着说:那,你应该去跟他说什么呢?于是,我们就看到那个女娃慢腾腾地走到男娃面前,说,刚才你弄疼我啦,可是,你也道歉了,现在我不疼啦,我原谅你啦,我们一块去玩吧。
(未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