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宛城是在王阳明之后的一位儒者,他在东林书院写过一对非常著名的东林书院对联,对联是这样子的: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这幅对联我们先来看一下上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入耳是什么呢?入耳的就是风声雨声,和我们人类发出来的读书声,还有种种声音,那么在这些声音当中,我们也可以把这些分一下类,可以分成两类,第一类就是风声雨声,第二类就是读书声,第一类是大自然、自然万物发出的声音,而读书声是我们人读出来的,文化文明之声。那么关心的是什么呢?关心的就是家事,国事,天下事,但是在这些事情当中也是有所不同的,以我们普通老百姓而言,我们平常所关心的事,一般都是自己的事,比如我们吃什么穿什么,学什么?这些与我们生活比较贴切的是,往大的说就是家事,家里出现了什么状况,国事天下事,对于家事和自己的事情来比我们关心的是较少的,我们很难关心到天下人的事,天下事就离我们比较远了一些。
根据这两句对联,我们又想到了一句对应的话,那就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其实这句话想表达的意思就是说一个人在那里读书,对外界不闻不问,像我们刚才说到的家事国事天下事,他都不听,而他只顾读着自己的书,通俗来讲,指的就是书呆子。
我们现在来看这两句话,好像都是对应的,意思刚好是相反的,可是现在就有一个问题了,我们该如何选择?我们是选择声声入耳、事事关心,还是选择明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呢?
其实每一种选择都有它的利弊的地方,我们现在来分析,就比如声声入耳,事事关心把国家大事天下大事都关心一下,与外界互动,固然是好事,可是也有它的弊处,比如说年龄非常小就去研究经济学、哲学其他的一些种种,可是如果过早的就去研究这些东西,也是不太好,这也走的太过极端。我们现在就来看一下,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它的好处就是在你读书的时候不会去分心,不会在读书的时候西一跑东一跑的,可以沉下心了,不受外界的干扰,做一件事情就要把它给做好,专心致志地读自己的书,这就是它的好处。可是如果两耳不闻窗外事的话,也有它的坏处的,比如你好几年都在家里读书,对外界不闻不问,那么当你再想要尝试的去接触这个社会的时候,你完全就傻眼了,因为跟不上社会的节奏,对外面的世界一无所知,不知道外界的美好,况且如果你只读书的话,并没有落在现实上,并没有真正的去实践,并没有做到知行合一,那么知道又有什么用呢?
所以两者都是太过于极端,而我认为把它们结合起来就好了,在学习的时候,我们就要有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精神,可是不能一直这样,我们也要把自己向外界敞开,去了解这个世界,去发现这个世界的美,我认为这样就是一个最好的方式。
其实顾碗盛的精神也是扎根于孔子的身上的,他曾经这样说过,读得孔书才是乐,纵居颜巷不为贫,晚成小的时候就非常的贫穷,他六岁的时候就进私熟读书,能读到孔子留下来的经典之作,才是他的乐,就算居住在颜回的居室也不为贫,他的精神血脉连接着孔子与颜回,贯通一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