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人随想

作者: 五行生克 | 来源:发表于2019-01-18 08:46 被阅读34次

            又是平凡无奇的一天,我像往常一样走进了我常去的一家不怎么起眼的勉勉强强可以算是图书馆的地方。和相关人员打了招呼后就径直走向那熟悉的老地方,看了看四周,一如往常,没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走向书架,漫不经心的游逛,纷杂的书名接二连三的抢占我的视线,似乎她们都希望我能爱上她,从书架上温柔的取下她,轻轻地拂去她表面的世俗的尘埃,还她原本的一尘不染、遗世独立。我装作视而不见的样子冷酷的离开了,一阵叹息从身后传来,但我依然没有停下我的脚步。至于原因,我说不上来,也许是我有点神经质了,书怎么会有思想,可能是昨晚睡得太晚了。

            看了看手表,快到中午了,而我依然没有找到我心仪的那一本书。算了,随缘吧,于是我随手拿了一本书。回到座位,才发现自己刚刚拿的是卡尔维诺的《寒冬夜行人》。看了看作者简介,大致浏览了一下前言部分,似乎,这是一本挺有趣的小说。正式阅读后,我发现我已经沉迷于书中的世界了,一页一页的翻阅,精神高度集中,似乎自己已然成为书中的主人公了。不知不觉中,整个图书馆仅仅只有我一个人了,就连管理人员也走了。好在这种情况并不是第一次发生,我还能应付过来。在我还没有回过神来时,故事已经到了尾声部分,我于依依不舍中打算离开这里。

            起身,转向,迈步,我回到了家中。又是一个人的夜,算了,已经习惯了。拿起放在床边的的王小波写给李银河的情书册子《爱你就像爱生命》看了起来,习惯的笔调,习惯的人间烟火味,一层不变的简简单单的纯爱。睡了,真的睡了。

            第二天,我回到了学校,开始了正常的的学习生活。走在校园里,呼吸着清晨的空气,向着某一栋建筑走去,坐在某一间教室,听某一位教师侃侃而谈。下课,随着拥堵的人潮艰难的走下楼梯,跟随着大部队向食堂进发。又是不可避免的人潮,和他人摩肩接踵了一次又一次后捧着饭菜睁大眼睛向四周看了一圈又一圈,依旧没有落坐的地方,哎。好歹吃完饭后,走回寝室,又有人打游戏,已经习惯了,已经视而不见了。打开手机,若无其事的看看那些无关痛痒的东西,打发打发时间。好像有点自责,一种深深的无力感,痛恨自己的自甘堕落,痛恨自己的庸庸碌碌,痛恨自己的一无是处,痛恨自己的得过且过。我曾不止一次的责问过自己,你难道真的满足于现状吗?虽然知道问题的答案,我却没有勇气大声地说出来。我尝试过改变,至今也确确实实有了点成效,但依然不够。私以为,有了这种不知怎么说的思想后或多或少会对自己的那不确定的人生有那么一丝丝的帮助,这样已经足够了。一步一步坚定不移的向着自己认定的方向一条道走到黑,酷酷的样子一定很帅吧,嘿嘿。入夜了,不想回寝室,但又不知道去哪里。不知怎么回事,脑海里突然蹦出一句话“一个人只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他还应该拥有诗意的世界。”是的,我应该去追寻自己的诗意的世界。既然如此何不去图书馆开始一个崭新的明天。

            抬头望向天空,那么深邃的黑夜似乎要吞噬一切,尽管如此,那满天的繁星依然倔强的发出那看似微弱的光。那是他们存在的标志,那是他们存在的意义,在漫长黑夜中指引那些心中有梦的少年,指引着我。我走进了图书馆。

            孑然一人站立于略显空荡的大厅中,望向身旁的楼层指引后我毫不犹豫的登上了三楼。有人说,“文学是弱者的事业”“文学是无价值的学问”。确实,与科学相比,文学不能创造出能供人享受的东西,但是,不要忘了,“存在即合理”。回顾历史,文学的历史脉络可以追溯至人类诞生之初。文学是人类的学问,我们借助文学自我批判、自我认知,通过文学直面我们心中最隐秘的一块地方。这些只有文学能够做到。

            我在书架之间穿梭,只为寻找存在于我心中的那位作家------王小波。早已记不清是如何了解到这位作家的了,最初的印象应该是在某一本杂志上看到了一句话“这个世界上,自始至终只有两种人,一种是像我一样的人,一种是不像我一样的人。”当时我在读高中,迷迷糊糊的,而这句话却似乎给了我巨大的力量。这句话是王小波说的,所以,我这一生都会记住这个名字。

            看向书架,赫然摆着他的书,只不过,看起来有些年岁了。封面已经损坏了,真是可惜。《黄金时代》《白银时代》《青铜时代》《沉默的大多数》《一只特立独行的猪》《我的精神家园》,看过的书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出现在同一个我的面前真是一件值得被铭记的事。

            依然记得当我第一次翻开《黄金时代》时的那种不可言喻的心情,怎么还会有这样的不正经的小说,这分明是小黄书。我突然有种害怕的感觉,我怕别人知道我在读小黄书。不过,那时正值青春年少,哪里管得了这么多事,在没有人的角落里我读完了《黄金时代》。转瞬之间,我已步入大学,思想也成熟了不少。在这之间的几年中,我又重读了几遍《黄金时代》,每读一遍我都会有不同的收货。第一次看的是故事中‘吸人眼球’的少儿不宜的情节,根本没有用心体味书中的深意,只是单纯的把它当成小黄书来看;第二次看的是完整的故事情节,之前看的津津有味的部分不再细看,转而细看之前忽略的部分。王二的看似疯疯癫癫、陈清扬的逼上梁山、人民群众的黑白不分、国家的混乱不堪,诸如此类的种种。看似荒诞不经的故事情节、惹人发笑的黑色幽默笔调、坦坦荡荡的性,这其中不知包含了多少王小波对于他当时所处的那个时代的深深的思考。第三次看的是隐含在故事人物之中的人物性格与精神,大体熟悉了故事情节后我打算深入思考主人公的性格与作者赋予他们的精神。王二的本质在我看来其实是一个反抗者,披着装疯卖傻的外衣、看似只是一个不三不四的流氓、极度渴望那被封禁的性,其实他只不过是借此种种来表达他对他所处的那个时代的不满。因为一个疯子所做的一切是不会被那自作聪明的人民群众所理解的,在他们看来这一切只不过是一场闹剧,只是一个傻子的自娱自乐。在他看来自己对陈清扬所做的一切根本不存在什么错误的地方,只是因为自己喜欢所以就做了。可以说他是个混蛋,因为他没有考虑别人的感受。不过在我眼中,这是一种赤子之心。陈清扬是那个时代的受害者,美名其曰的知青下乡,其实不过是变相的迫害而已。只因丈夫不在身边,就被当地人说成是搞破鞋的,于是她找到了王二。在王二的步步引诱中落入了他的陷阱,一开始是只是单纯的报复,破罐子破摔;到后来,陈清扬明白了,在那样的的时代,老老实实、本本分分的人是没有好日子过的,她要在这条被人唾弃的路上一直走下去。她与王二之间也从一开始的不纯洁的关系转变为纯洁的关系,因为一起经历了太多事,他们之间生出了一种类似爱的东西。他们两人打破了禁锢,获得了心灵上的自由。

            也许我直到现在也没有真正理解王小波《黄金时代》的内涵,但这无关紧要。重要的是每一次阅读我都会获得一种全新的感悟,我想,这就够了。

            还有一位作家不得不提,是他让我爱上了阅读。他就是东野圭吾,我最喜欢的国外作家。在紧张忙碌的高中生活中,是他的书让我紧绷的神经得以松弛。我畅游在他所构建的光怪陆离的世界中,在那一方世界中获得身心上的极大享受。“谢谢你,为我平淡无奇的高中生活添加了几抹不一样的色彩。”

            我是一个没什么恒心毅力的普通人,有着太多太多半途而废的经历。而阅读,我打算坚持一辈子。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俗人随想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uegd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