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恋理论之父Bowlby的核心贡献,“他认识到儿童对其照看者的依恋具有基于生物基础的进化需求。”“作为动机系统的依恋,其原始的本性来自于婴儿绝对需要保持自己与照看者之间的身体亲近,这不仅是为了促进情绪的安全,而且更重要的是保证婴儿确实能存活下来。”
“依恋系统作为人类遗传程序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其重要性并不比进食及交配小多少。”
个体心理学阿德勒,“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而不幸的人则用一生治愈童年。”
客体心理学家温尼伯特用一生研究婴儿与母亲之间的关系,从足够好的母亲,“安全的乳房”,就是一个婴儿在吮吸妈妈的乳汁时,母亲的抚摸与注视会让孩子感觉到妈妈乳房传递传来的不仅仅是满足生理需要的乳汁,还有满足婴儿心理需要的安全、温暖与爱。
我在对照依恋类型时,我应该便向于回避型依恋,应该从矛盾型发展到回避型,在多次奔跑母亲没有得到反馈、甚至是指责、辱骂时,我用一种强大的防御包裹自己:我可以靠自己活下去。
当没有觉察时,我完美地把母亲对待我的方式代际遗传,复制对待女儿。
好在一切还不晚,从现在做起,觉察自己,努力做一个情绪稳定的母亲。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的新生母亲与父亲都有产假,相比发达回家,产假带薪休息三年陪伴孩子,我们国家还远远不够。
在孩子0-3岁,可以做到身心合一的陪伴孩子,用科学的养育方法,会不会让我们的孩子身心更健康呢?
在冬奥会上,为什么国人如此追捧谷爱凌,我自己的看法:这样一个自信、阳光、内心足够强大,在享受滑雪中挑战了自己又赢得了荣誉,兴趣爱好与职业完美结合,这也是我们普通人的向往。
我们渴望成为谷爱凌孩子母亲那样的母亲,有足够的财力,良好的心理健康水平来养育一个孩子;不论她是天赋异禀,还是资质平平,他们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来发展自己,挖潜自己的潜力,释放自己自由的天性,不要被基本的生存压力所束缚。
这也许就是依恋的最高境界:安全型依恋。
当然有人说有父母,没有什么财力,普普通通,也能养育出安全型依恋的孩子,阳光、自信、内心强大,在行业里成为佼佼者。
我想可以用数据统计汇总说明下,寒门出贵子还有多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