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过世五年了。她活着的时候我就想写她,有很多问题要问她,我远在北京回老家的机会太少了,便一直搁置这个尚不成型的想法。如今再提笔回忆往事,原本记忆就模糊了很多,阴阳两隔再无聊天的机会,我空余写作的愿望,心思却被岁月燃烧,只剩灰烬。其实我跟奶奶的感情不算深,以至于在提到“我和奶奶”的时候,用“我们”来表达略觉尴尬。但这个会生活的聪明女人始终让我觉得她是最值得一写的亲人,妈妈即使每每聊到奶奶都会抱怨她铁石心肠,却也丝毫不吝惜赞美之词在奶奶的治家能力上。
我的奶奶和姥姥都是聪明人,都受过一些教育,但他们的家庭却因他们的管理而大相径庭。20世纪20年代生人的那一代东北人,家庭还算衣食无忧的孩子们无论男女大多接受了俄国和日本的教育,姥姥和奶奶都是解放裹脚的一代幸运的女孩子。可以说家境是相似的。天灾人祸纷至沓来的年代,姥姥选择像男人一样去战斗,暴病在床,一群孩子无助的苟且偷生,妈妈也在那个年代留下了身体和心理的祸患;与此同时的奶奶,懂得舍得,懂得经营,爸爸兄弟姐妹从未挨过饿,受过冻,一家人因奶奶坚强而从不缺少欢乐。
我的爷爷奶奶都是聪明人,在战火纷飞的东北幸存下来,解放后获得了优质的工作和生活,五十年代的奶奶家里就有电话,房间里大的能骑自行车。那时候,他们生活在葫芦岛,海景房。爸爸至今骨子里都充满着鲜咸的海味。即便如此优渥,爷爷奶奶在政治斗争来临时,果断放弃高薪高职,一家人远迁黑龙江的林区,过上了家徒四壁的新生活。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奶奶这个巧妇是怎么炊起来的呢?没有土地没有地位的外人跑进人家的村里生活,土著村民把他们当外来的怪胎,我也很纳闷儿爷爷奶奶怎么找到的这么个穷乡僻壤。爷爷有文化,很有人格魅力,会吹拉弹唱,每天都在村里混脸熟,为了在村里立足,爷爷晚上也要在乡村俱乐部活动。夜黑风高的山林,奶奶带着几个幼小的孩子,强颜欢笑。奶奶跟我讲过,那断时间,有村民晚上扒着窗户偷窥,山里不时有野兽出没,村民住房距离非常远,除了坚强,别无选择。她把门窗加固,带着孩子们在家里做游戏、做家务,大呼小叫,热闹非凡,孩子们非常开心,丝毫体会不到有恐惧萦绕,他们眼中的母亲也总是平静坦然。即便经历并不祥和的岁月,爸爸他们也始终在安全感满满的家庭中健康成长,没有人将生活的辛苦转嫁给孩子,没有人将负面情绪散布在家里。这是奶奶作为家庭的主心骨维护家庭秩序和亲情最重要的贡献。
奶奶生活经验非常丰富,走过的地方一路行走一路留心,收集了风土人情、生活经验,她对生活的感悟充分准确,运用起来得心应手。她的聪明在那个封闭的小山村里使他在妇女群体中呼声很高。
即便食物来源非常有限,奶奶也能变着花样改善伙食。当地产甜菜,榨糖的土法残余非常多,糖仍然不是唾手可得的食物,食用方法也很有限。奶奶给我讲她如何把甜菜熬上几天几夜熬成黏黏的糖稀,晒干,长久保存,教邻居妇女在糖稀中加入少量的菜、面粉,成为非常好吃的甜饼。有邻妇说:哎呀,大嫂子,你这整的啥这么香啊?给我尝尝呗。村妇们渐渐都成了奶奶的学员。在我小时候跟爷爷奶奶一大家子生活的大院里,家里每天都会有邻居大妈大婶来找奶奶,有的请教一个图案怎么织,有的过来捣点奶奶下的大酱,有的捞几只咸鸭蛋,奶奶慷慨的很,有个邻居奶奶来舀大酱走的时候感叹:嫂子你家的酱太好吃了,我家大鹏不吃我下的酱。那赞许的表情至今都会清晰的浮现在我脑海。端午节的粽子、茶叶蛋,每天早晨热气腾腾的白馒头,都是我生命中的绝版。
奶奶很会种花,什么垂死的秧、弱小的苗都能养成满园春色,她的院子渐渐的五彩斑斓起来,阳光普照的花园里劳作的妇女,嬉闹的孩子,这样的美好哪个村儿能拒绝?后来在城市里生活时,奶奶家的院子里林林总总三十几种植物,每一季都好看的不像话,问起来历,不是街上捡的葡萄秧,就是别人家分的沙果苗,或者郊外收集的种子。有一年,八十岁的爷爷奶奶挑战身体极限来北京看我,想看看他们的孙女生活的地方。奶奶看到我种的长寿花五彩缤纷,她说每种给我一片叶子,我回家栽上。她并不认识这种多肉植物,却凭经验判断出这是可以叶插的植物。半年以后,奶奶家的长寿花开满阳台,每一株都比我的母本大上一倍,花朵密布,茂盛极了,奶奶太会种花了。不得不说,栽种植物是提高生活情趣最有效的方法。
爸爸兄弟姐妹五个,衣服总是干净整洁,哪怕浑身布满补丁,也是补得针脚细腻均匀平整;无论穿小穿坏的衣物床品还是零碎的针头线脑,奶奶的巧手都可以化零为整,节约下来的细碎都能派上用场。我小时候的衣服被褥很多都是出自奶奶的巧手,当我长大了看到别人家手工制作水平才知道,原来并不是所有的奶奶都拥有一双智慧的巧手。后来,我喜欢穿针引线、纳鞋垫、打补丁、做衣服、做娃娃都是跟奶奶学来的。
“窍门满地爬,就看你抓不抓”。这是奶奶二十多年前跟我说过的一句话。我现在所遗憾的正是奶奶的窍门我一件也没有学来,真想好好继承她一生的经验总结。但我却记得她说这句话时,正在往两个玻璃瓶上贴标签,剪得方正的白纸是我们用过的作业本的背面,上面用工整清晰的仿宋体写着:糖、盐。这两个吃光了的罐头瓶子被奶奶洗的晶莹透亮,锈迹斑斑的金属盖子被奶奶用旧屉布包裹上,摆放在橱柜里,生活真精致啊,放在如今就是文艺森系的典范。奶奶就是这样一边吃苦耐劳,一边挤出情调。墙上的苏绣春夏秋冬和每个孩子儿时的照片拼图挂在一起,没有一个童年缺席,也没有美的缺席。
好的家庭教育是培养一个人制造幸福的能力。在奶奶的悉心照料下,爸爸全家都身体非常健康,在劳动中懂得保护自己,在人生的岔路口取舍有道,爸爸他们也始终非常团结互爱,为家庭尽心尽力。奶奶给我讲,我爸爸是最好动能干的,每次奶奶出门爸爸都会跟着,帮奶奶提重物,顺便捡些煤核、树枝。在奶奶眼里,遍地都是生活资料。我爸爸也学来了。在城市里生活的时候,人们少油水,食不果腹。爸爸他们就很勤劳,城市的边缘有河,虽然远,借辆自行车骑上两三个钟头下河捕上一桶回来,纵然辛苦,全家吃上一顿活鱼,还卖了一部分,这件事很简单,能想到做到靠的却是勤劳。爸爸后来插队离开家,每次生产队有进城的任务,爸爸都会争取,一路上一边走一边捡树枝,路过家门从墙头扔进一捆树枝继续前行,院子里的奶奶看到就知道是爸爸来过了。来到城市生活的奶奶一家人,因为奶奶对孩子们的自然教养,每个人都能在自己喜欢和擅长的方面为生活出力。大伯和三叔不爱说话,喜欢动手和研究机械,奶奶允许他们拆卸家里的钟表自行车温度计,但要求必须能还原。家里从没因为两个淘气的男孩子而损失器物,长大后的大伯在汽车的驾驶和修理上是一等一的高手,六十几岁还有工厂高薪聘请他做技师;三叔接爷爷的班进了工厂,业余时间家里的家具、地板都出自他自己的劳作,还别出心裁的设计功能性很强的折叠床、多门衣柜,甚至在新楼装修的时候,自己加工了一套滑轮,运送建筑材料上楼。我们小时候自行车、手表、文具盒、玩具坏了、旧了都是找三叔。
勤劳是美德,也是智慧。奶奶这一代人勤劳是基本素养,真正的懒人并不多见,而把穷日子过美满却不是每种勤劳都能达成。奶奶的勤劳,有她自己的规则。
我记忆中的奶奶,就像一只生物钟,早上四点半馒头准时上屉,六点多起床的小叔叔每天一碗新鲜的小米粥,一个白馒头,十几年如一日的定制,小叔叔的先天胃病不治而愈。奶奶常说:小米粥养人。所以,晚上睡觉前热炕头上一盆发酵的面团,早上起来满屋子的面香,是不破的铁律。到了下午,奶奶通常在院门外的墙根下跟邻居奶奶们拉一会儿家常,总是奶奶站起来说,该做饭了,紧接着各家房顶都飘起了袅袅炊烟,开饭的节奏永远那么精确,最后一个下班的三叔推车进院,正好饭菜上桌人坐齐。当我发现有规律可循的时候进行了一下验证,奶奶起身回家做饭的时间基本都在四点钟左右。以至于现在的我每每闻到柴火味道,都觉得是四点钟到了。奶奶是行走的时钟,呼吸的二十四节气,生活的仪式感给了贫穷的我们富足的气象。
得体的距离是女人老去时的尊严。奶奶有四个儿媳妇,风格各异。用爷爷的话总结:有能干不能说的、有能说不能干的、有既能干又能说的、有既不能干又不能说的,十分贴切,瞬间对号入座。在家庭大聚会时,四个儿媳凑齐了,奶奶绝不下地,端坐炕上,只负责回复厨房里儿媳们的请示汇报,俨然老佛爷的威严。即使哪个笨手笨脚的闯了祸,奶奶从不指责,也从不代劳。人老了爱唠叨,爱担忧,爱过度参与子女的生活,社会教育年轻人呵护这些老年人的症状,这是爱和孝顺。而奶奶从不用唠叨来发泄自己的焦虑,她不焦虑,因为不归她焦虑;她有牵挂,只说一次。子孙们有矛盾时,奶奶的态度往往是不偏不袒,抓大放小,这也培养了子孙们开阔的胸怀。每个小家庭在爷爷奶奶的主干上一边开枝散叶,一边根深蒂固。
理性的心肠无所谓软硬。我跟奶奶没有很亲,一半原因是跟她生活的时间不算久,另一半因为妈妈对于奶奶几件事的不满影响到我的认知。我看到的奶奶是个充满生活智慧的老人,是个非常称职的家庭主妇,说话幽默风趣,不唠叨不忧虑。但妈妈至少一百次提到我出生时因为是个女孩儿,奶奶没有去医院探望,也不愿照看我。但我宁愿相信奶奶是因为同时照顾全家生活,照顾体弱多病的大我一岁的哥哥,照顾九十多岁老年痴呆的太奶奶,无暇顾及。奶奶在后来的日子里也曾经坦言,各家里面照顾我最少,却从我家得到最多,言语之外满是愧疚。最后一次见奶奶是我怀孕六个月回老家修养,奶奶每天爬八层楼来我家看我,讲了很多过去的事情和她的心情,这个操劳一生的老人跟大部分中国老年家庭主妇一样,马不停蹄、周而复始的维持着一个家族的平衡,其中的辛劳和苦痛不言而喻。奶奶一生不轻易落泪动情,但在我那次离家时,这个八十多岁的老太太嚎啕大哭,她说:我怕再也见不到我孙女了。一年半以后,奶奶去世了,她果真没再见到我,也从没机会见过我的孩子,这是我无法挽回的遗憾。
从我的奶奶身上,我看到的是一个家庭妇女贤良的标准,是父母这一代人难以企及的格局和气度。我多希望我可以向哪位老人学习到生活经验,像奶奶那样勤劳智慧心灵手巧,又多希望自己可以在做家长的过程中能做到克制,适度,有分寸,给予且只给予家庭和子女他们需要的,不越界,不缺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