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政府要参加县里的合唱比赛,不参加也不行,就勉强准备了一个耳熟能详的群众歌曲。选这个歌曲关键是好唱,每个人张口就能唱,即使跑调也不至于跑得太远的那种好唱。
可是还要求有一个朗诵。朗诵都会,至少见过,张口即来,但是要做为节目参加比赛,就有点慎重了,不是平常那般开玩笑地读一读。于是请学校的几个老师来,专门做了分工,然后排练了一次,大家者觉得不错了,因为词熟悉,形式熟悉,就是把那个词的某些地方分割开来,不断地重复几次,变化一些声音罢了。
其他单位不断传来正在排练的消息,还有通知比赛的活动安排。可是大家都沉得住气,没有人要求做什么。那个请来的音乐指导干着急,也没有办法。
然后再等到排练,就到了比赛的当天上午。这天人比较多,平时不常见的都来了,预备上午练一次,把队形排列一下,下午就要参加预赛。
在一个礼堂里排队,新衣服让整体形象和自我感觉一样良好。这个时候练习,忽然发现还有许多地方要细加琢磨。临时地不断强调,期望到时有个突破。
到了下午去预赛,在一个场院里集中,听到前面后面候场的其他队伍,看人家的阵容,听人家的声音,立马就判断出人家更专业,唱得真好。叹服只是一时,因为时间已经不允许了,急急忙忙地就排到了场上。
表现还不错,除了节奏正常地赶得紧了一些,一切都比较顺畅。
走下舞台,长长地出了一口气,哇,终于完成了一件事,超越了很多人的自我。听到评委们亮分,排在最后一名。也不算意外,大约也早在考虑之中,重在参与也是一种态度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