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来——
我们敬爱的郭老师在外出教研三天后终于回到了花蜗牛教室,郭老师向我们讲述了晨山学校的手工课。那叫一个吸引人,他们的这个手工课不是我们平时只剪剪纸,捏泥人那样,而是真实的用木头作为原材料然后通过拉锯刀削后做成各种各样的工艺品。通过这件事情我觉得小孩子之所以承之为孩子这都是大人们的一个爱称,他们只不过是在许多事情上没有过多的经验罢了,他们和大人一样具有足够的动手能力但是由于大人的过于宠溺使他们把这些大人所谓的危险的能力扼杀到摇篮里了,其实有时候适当的放手也是对他们的一种爱。
晨读——
晨读前郭老师讲述了一个发生在今早的小故事,郭老师在快到学校门口时碰到对面正走的一位花蜗牛教室的学生可是当这位同学看到郭老师并没有等到和老师打个招呼而是自己先走了,于是郭老师就借此教孩子们怎么有礼貌地待人。今天上午听了三节语文课,注意到了郭老师独特的教学方式,在讲《尊严》一课前先是列举了几个词自觉、自爱、自主、自强、自尊。让他们从自身先理解这几个词的涵义,然后再通过课文的讲解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尊严这两个字并且去做到有尊严。
二弄的回忆——
一弄自然之梅,二弄思念之梅郭老师今天上课先是和同学们一块回忆了一下二弄的诗词二十分钟将八首诗一首词完整地解诵了一遍,不得不说孩子们的记忆力和理解力真是不得了!接下来开启了梅花三弄——人格之梅的学习,郭老师先是列举了我们班的同学们的良好作风再是引导学生们试读试解让他们自己大胆地解读然后才正确地解读。虽然他们会出这样或者那样的错误但是他们总是能在郭老师的引导下能将诗人想要表达的意思解读出来。
读后感——
在读《初三语文的阅读奇迹》中的难忘的课堂‘演习’和需要不断修炼的解读能力这两部分内容我深有感触,首先是‘难忘的课堂‘演习’’麦子在练习讲课时都会用至少四五个小时,有时候甚至用七八个小时,殚精竭虑地解读然后是设计教学目标、预习作业和学习清单,而我第一次和同学们的交流是匆忙的没有麦子的细心也没有麦子充足的准备,但是我也是在很用心地准备一堂课先是将课文自己解读一遍把该讲的重点(所谓的重点是学生难读或者是他们该从这句话中会学到的一些品质)在脑子里想象一下和他们的交流。其次是‘需要不断修炼的解读能力’,正如麦子所说的一位语文老师要先独立面对文本,进行文本解读,然后是教材解读,这是最考验一个老师的文本解读能力的。解读的时候,为了进行更深入的挖掘,避免自己的错误解读,有时候不得不去求助书籍,求助网络上的大家、名家的解读。这段文章给我最大的感悟就是对于解读来说只有我自己解读的深刻而充分才能上出一节好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