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诗中企图表现哲理的作品不少,但成功的不多。现代诗人卞之琳先生早年的一首短诗《断章》,寥寥四句,却是一首耐人寻味的哲理妙品。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表面上这首诗前二行在写景,后二行由实入虚,写景兼而抒情。就摆在这层次上来看,这首诗已经够妙、够美,不但简洁而生动地呈现出画面,更有一种匀称的感觉,如果我们在耽于美感的观照之余,能越过表相去探讨事物的本质与普遍的真理,就发现这首诗的妙处不限于写景与抒情。
世间的万事万物皆有关联,真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你站在桥上看风景,另有一人却在高处观赏,连你也一起看了进去,成为风景的一部分,有如山水画中的一个小人。同样地,明月出现在你的窗口,你呢,却出现在别人的梦中。你的窗口因为有月而美,别人的梦呢,因为你出现才有意义。
这么看来,这首诗还有一种交相反射、层层更进的情趣,令人想起“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波斯古谚“我埋怨自己没有鞋子,直到有一天看见别人没有脚”,也有这种层递发展。只是波斯古谚的发展是递减,而“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是递加。卞老的这首也是递加。
《断章》的妙处尚不止此,因为它更阐明了世间的关系有主有客,但主客之势变易不居,是相对而非绝对。你站在桥上看风景,你是主,风景是客。但别人在楼上看风景,连你也一并视为风景,于是轮到别人为主,你为客了。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是主,明月是客。但是你却装饰了别人的梦,于是主客易位,轮到你做客,别人做主。同样一个人,可以为主,也可以为客,于己为主,于人为客。正如同一个人,有时在台下看戏,有时却在台上演戏。
再想一下,又有问题。台下观众若是客,台上演员果真是主吗?你站在桥上看风景,果真风景是客,你是主吗?语云“物是人非”,也许风景不殊,你才是匆匆的过客吧?
《断章》的前两句另有一层曲折。你站在桥上看风景,其中的你,是背着楼呢,还是向着楼呢?若是背楼,则你看风景,别人看你,是递加之势。若是向楼,则你看风景,也看楼上人,楼上人看风景,也看桥上人(就是说:也看你)。这就不是同向递加,而是相向交射了,那就变成了对镜之局,正如辛弃疾所说的:“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世事纷纭,有时是递加,有时是交射,有时却巧结连环。哈哈,就像过节送礼,最后却回到了自己手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