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打算写一篇《人间失格》的书评,不过因为很少系统的写一篇书评,笔下慌张,便到简书上搜读书专题,点下按热门排序,出现的内容合乎常理,全都是类似「 一年读了这么多书,推荐你读这几本 」的内容。
在几个月以前,我看到这样的标题,点开的概率可以说是百分之百,现在看到一排这样的内容无动于衷。
不知道看过文章的人会有几个人真正的去拜读作者推荐的好书,但是我相信很多人都会在看完文章之后出现提前满足心理,就好像自己已经看了这么些书,或者是立下目标,将这些书读完,励志成为一个读书大佬。
这个时代,大家的注意力被各种琐碎的知识抢占,本来聚集起来还可称为挺多的碎片化时间被分割的体无完肤,或许是这个因素,我们喜欢上了间歇时间刷刷鸡汤,从别人的美好生活里间接获得动力。
就在昨天我还想写一篇文章——为什么我不厌恶鸡汤,今天我突然领悟了鸡汤为什么会被厌恶,大多数人从鸡汤的作用上来说:因为鸡汤给人们生活如此美好的错觉,却没有给操作方法,因而喜欢鸡汤的人时常活在梦里。
今天想从我所谓的本质上来说,为什么我们要反鸡汤。
2)
「 鸡汤俗气的让人无法高看生活的原始状态,几乎是在将重点聚焦在当下的生活,以求快速的达到一种高度。」
先从开篇说的书单谈起,为什么读的书多了就不喜欢看别人推荐的书单?
文学,真的是靠感知的,在你懵懵懂懂徘徊在文学界的门口时,你渴望通过别人的引领快速的进入这扇门,你已经失去了赤诚。其实,在我看来,你只需从别人那里听,读书是一个好东西,便埋头读书即可。
在找到适合自己的书时总需要一个过程,因为有这个过程,才能在文学界里站住脚跟,今后有更好的能力去辨识好书,坏书,适合与不适合自己的书。
去年,我读了半个学期的小说,基本偏文艺范。那段时间我既敏感又矫情,非但没有从书本里稳固自己的价值观,反而一步一步的在土崩瓦解。
今年重读严肃文学,我发现严肃文学与文艺类型的书最大的区别就是:前者在阐述一个完整的世界观,让读者得以通过书本去认识这个世界的本质,慢慢的形成自己独特的认识,而后者通过煽情使我们对这个世界越发模糊。
没有否定小说存在的意义,就是借这个来类比一下鸡汤,鸡汤相同于一些小说,没有给人一个系统的世界观,甚至连观点都不存在。看小说的人按里面的人物行为照猫画虎,看鸡汤的人彼此彼此。
「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照猫画虎要被批评?」
因为你渴望成为一个优秀的人,一个优秀的人需要有大局观。看了一些经典文学,就会发现里面传递的价值观相比与普通文字传递的价值观格局要大得多。前者更注重思想,后者更注重文字本身。
有人格魅力的人和普通的人差距在哪里,就差在层次上,有人格魅力的人举手投足之间都充满着高层次的感觉,简单又值得揣摩,揣摩了又学不会,只留下长篇大论。
而普通的人行为方式像是学习别人而来的而且容易被别人学会,我把这个称为骨子里存在的表面姿态,虽然这么说有点冒昧,但是事实如此。
学习鸡汤的过程就是不断在学一种表面姿态,所以不管怎么读都只在一个层次里徘徊。
为什么这么说,只需要去研究每个大佬的成功历程即可明白,没有谁是通过鸡汤成为大佬的,只有一个共同点,他们都是通过时间的积淀,不断形成自己的优势。
而他们教给你的只是成功路上的最后一步,你照着终点企图摸石过河,要么不是在路上的某个岔口走错了,要么就是某条原本对的路线突然出现一只老虎把你吃掉。
不如静下心来好好读一些世界观鲜明的文学,慢慢的,就会感受到来自文学的魅力,形成自己对这个世界独特的认知,潜移默化的提升做事的能力。
前面我说鸡汤俗气的让人无法高看生活的原始状态,你可能会疑惑,我在表达什么,现在告诉你我的观点,生活的原始状态应该是良性循环。
3)
「 生活的原始状态应该是良性循环是什么?」
举个例子,有人做什么事都能够做的很好,我们通常这样评价他 —— 优秀,命好以及望尘莫及。这是从表面去评价一个人,要从深层次去评价这个人的优秀之处,便是细节与时间的积淀造就了他,使他得以在后期开挂。
往具体了说就是,人们在关注事情本身要怎么做好时,他在磨练底层能力以便优秀水到渠成。底层能力包括思考能力,表达能力,逻辑能力,写作能力等等。无论掌握哪个能力,磨炼到八九分,比常人高出两三分,就是人群中的佼佼者。
如果能够将每个能力运用的比他人优秀,那么不管做什么事都不至于太差,因为在一开始,就赢了一大部分人,当你在使劲的努力时,他已经用自己独特的思考能力走了捷径。
而这些能力往往不是一蹴而就的,这也是人们的根本差距所在,当我不愿意将时间花费在这些能力上,别人正在默默的锻炼自己。
刚开始,我还会窃喜自己赢在了起跑线上,过几年我就会发现,人家只用了一段时间就快速反超了我,而且这种差距持续扩大,就像贫富差距扩大的速度一样可怕,等我发现了这个道理时,脑子里只剩下了焦虑。
最后他们获得了良性循环,而我被卷入恶性循环的怪圈。说白了,就是目光短浅。
看鸡汤的激励作用不容置疑,那几个小时几天会使人精神振奋,不过很难延续更久,大多数人都死在了几天后,因而变得更焦虑,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
加上缺少辨别能力以及对自身的审视,一股脑的接收来自鸡汤推荐的方法,最后陷入了怪圈,反复性的充满斗志,又反复性的放弃,以至于失去了信心。
「 不要说什么走的每一步都算数,也许是真的,但是你在如数家珍的算你那仅有两厘米效用的步数时,人家已经跨出了一大步。」
真正的成长是什么,是稳定的达到比先前水平高一步的状态,做什么事都能够做的比之前更好一点,最重要的是稳定。学到一点东西又中途放弃,很难达到一种稳定的状态。
4)
有一段时间,我觉得特别迷茫,为什么在别人那信手拈来的鸡汤分分钟能成为爆文,而我的却无人问津呢,我曾总结了很多问题,比如不够谦虚,不够温度,不够力度。
如今,我只说一句话,自己都没做到的事情,教别人做简直是贻笑大方。
人们都说成功不可复制,大佬总结出来的经验往往不是成功的秘籍,不是他们藏了什么天大的本领,而是秘籍本来就不可意会不可言传。能用语言表达出来的方法,也只能达到六七分的效用。
回到鸡汤文,写鸡汤的作者无非是把自己经历过的成功事例或者激励自己的道理告诉别人,我们完全复制他们成功的方法获得成功的几率简直小的可怜,因为生活环境,个人素质有时候确实就决定了一个人的做一件事情成功的概率。
如果不充分分析自己所处的阶段,去复制别人的成果,同样也是贻笑大方。所以我说,自己都没做到的事情,再传到别人那里,自然也只剩下两三分,实在不值得别人信服。
在简书里,我很佩服一个作者,叫作去年的茶,不仅仅是因为他的文字撩人,更佩服的是他对文学的清醒认识,在简书浮躁的氛围里,可称为一股清流。
虽然他初中就辍学,但是在五年间看了大量的书籍,最后一鸣惊人,产量虽低,却篇篇精品。他正是提倡反鸡汤的作者,强调写作没有捷径。如果我们也能将眼光时间拉长到五年,相信大部分人都会厌恶鸡汤。
「 写作没有捷径,无论什么都没有捷径,技巧方面的东西只能是在你的积累足够之后给你锦上添花,在没有积累之前一味的强调技巧就是狗屁,鸡汤就是这样,将假设的捷径摆在那吸引不那么清醒的人。」
/End.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