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宋·苏轼《问答录》中,记载了苏东坡与好朋友佛印之间的一个小故事。有一天,两人去一座寺院游览。走到前殿时,看见两尊神态威猛的金刚神像,东坡就问道:“这两尊金刚哪一尊更重要呢?”佛印随口答道:“自然是拳头较大的那一尊!”当到了后殿时,他们看到了观音手持念珠。东坡就问:“观音既然已经是菩萨了,为什么还要数手里的念珠呢?”佛印说,“她也像凡人一样祷告呀!”“她向谁祷告呢?”“她向观音菩萨祷告呀!”“她自己不就是观音菩萨吗,为什么还要向自己祷告呢?”佛印道:“这就叫求人不如求己嘛!”两人同声大笑。
“心”仿佛一个无所不能永不关机永不停电永远运转不息却无形无相的大电脑,电脑本身非有情非无情,却可以现有情现无情,怎么“现”的?由“念”现的,“念”仿佛这个大电脑的驱动程序,宇宙里的一切有形有相的东西,都是这一“念”变现的而已。
这就是说,无论佛菩萨,还是众生,都是这个“念”变现的,“念”让他变成什么样,他就会变成什么样。佛菩萨和众生本来是一样的,没有一丝一毫的差别,后来为什么又有了差别?是因为佛菩萨知道大电脑的密码,可以把自己的想法输入电脑的程序里,而众生不知道,只有向佛菩萨学习才能知道。比如观世音菩萨,就可以把自己愿意普救众生的愿望输入进去,一旦这些程序进入电脑,就成了全宇宙的共享程序,宇宙里的众生,都是互联网用户,可以使用电脑里的资源,他一旦有求救的需要,就可以向电脑提出要求,比如他想使用观世音菩萨救人的某项功能,只要输入使用这个程序的密码就行了,电脑就会自动执行,密码观世音菩萨提前告诉了各位,就是“称念观世音菩萨名号”。这就是观世音菩萨救护众生的过程。
这就解开了一个疑问,观世音菩萨是如何做到“有求必应”的?是大电脑(也就是“心”)帮他做到的,并不是观世音菩萨什么都不干,成天侧着耳朵听,哪儿有人求救,他立即驾云奔去,施以援手。要这样,万一有超过他分身数量的人同时求救,他就分不出身了,可如果是大电脑执行指令,网速足够快的话,再多的人求救都没有问题。
佛教就是想教会所有的人都像佛菩萨一样有本事,不但自己可以掌握自己的命运,还能自由自在地救护其他人。每个佛教徒都被鼓励“发愿”,实际就是向电脑里输入观世音菩萨普救众生的那种程序,它的好处不仅是可以救护别人,还可以让发愿的人尽快进级为电脑程序员,成为观世音菩萨一样的佛菩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