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20历本 李子文
我叫阿岚,我出生在一个远离城市的小村庄里,村里只有十来户人家。我的爷爷是个木匠,奶奶和妈妈是织工,父亲是村里面的一个老师,哥哥是一个猎人。
在我出生的那天,村里面的人都来贺喜,这是村里面流传下来的规矩。长辈们都围着火炉边坐,旁边的李叔摸我一下脸,王婶抚摸我的头,还有隔壁的大哥哥大姐姐们,都在逗着我。他们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笑容,他们的笑是多么的温暖,使出生在严寒冬天的我不曾感到一丝丝的寒意。
村里面的孩子几乎是吃百家饭长大的,这并不是因为养不起孩子,而是祖上传下来的。今天是我刚刚步入学堂的一天,今天也是在我家吃饭的一天。
早上天刚刚亮的时候,母亲就叫我起床穿衣,洗漱好后,背起母亲亲手织的小书包,走向餐桌。正当我吃着腌菜粥的时候,父亲与母亲也走了过来,父亲温暖的大手摸着我的头,说:“阿岚,今天开始你就正式进入学堂了,要好好学习,和小强,小文他们玩的时候要注意安全,你比他们大几天,要做好哥哥的责任。”我抬着小脑瓜,嘴中含着粥答应道:“嗯嗯。”
村里的学校是村里的大伙筹资建的,很简洁:一层小楼,三间房,十几张桌子、板凳,木头配茅草,这,便是我们的小学。村里头除了父亲外,我爷爷和王大爷偶尔也会到这里来,教我们认字,给我们讲故事。
中午一下课后,我、小强、阿贵、文才、小文还有几个“姐妹”就一路狂奔,直奔我家。虽说也就百米来远,但这百米中却也是我们的乐趣,总是要比个高低,而每次都是我跑最后。因为村里的孩子们都是要吃“百家饭”,所以,大人们在出去的时候,总是会做好饭菜,这样,我们一回到家就可以直接拿着吃。吃的很简单,酸菜,白米饭,炒土豆丝,还有一盘腊肉。尽管每家几乎都是如此,但我们却都觉得好吃。吃完后,便开始分工“工作”了,男孩们就开始为大人们煮午饭,而女孩子们就收拾碗筷并清洗干净。
“工作”做完后,我们便一路小跑,跑进了学校,进行今天的最后的一次课。
给我们讲课的是王大爷,与其说是讲课,不如说是讲故事。王大爷叼着大烟斗,呼噜噜地吸一口,说:“娃儿们,今天大爷给你们讲个故事。从前啊,有个村,和咱们村很相似,几乎不与外界相通,过了几百年后啊,有一个人沿着小溪捕鱼,捕着捕着,不经意地就闯进了那个小村子。这个人一看和外面的世界不一样,这里风景十分地美丽,人们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老少怡然自得又没有战争,于是便停留了几天,与村里人交流了几天……。他走后便处处做记号,想把自己的亲人也带来,结果呢,再次沿溪而行,却没有找到那个村子了。娃儿们,你知道那个村在哪里嘛?”我们都一起摇着头答道:“不知道。”“那你们想知道吗?”王大爷又问道,我们又再次齐声答道:“想。”王大爷捋了捋胡子,笑着回答说:“那便是我们村啊。”……叮铃铃叮铃铃,最后一节便在王大爷的笑声中结束了。
晚上,全家人围着火炉,吃着哥哥从山打下来的野兔、野鸡,脸上满是幸福的笑容。全村人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没有外界的喧嚣,没有尔虞我诈,有的只是善良、勤劳的村民;每个人的笑都是那么的真诚与温暖,我爱我的亲人,我爱我的家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