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开始思考人生的计划,是从看来王潇的《按自己的意愿过一生》这本书开始的,而加深这种意念的,是在一场招聘说明会总经理算的人生的一笔账。
王潇,是我所欣赏的女性中除了杨澜,董卿以外的第三个人,一个有想法,有执行力,趁早计划的一位年轻的CEO,江湖人称潇洒姐,确实她也很潇洒。书中她几次提起自己创业的那几年所遇到的各种问题,时刻给自己发出一个问题:这是我想要的生活吗?如果不是,她会立马重新思考。我想这个问题,在现在的很多年轻人面前,也是经常质问自己。但是区别在于,质问后,是否有做出其他的改变。如果没有,那么就是在做无用功。有问等于没问。
这本书里提到过一个法则——幂次法则和黑天鹅事件。所谓的幂次法则,通俗化的讲,就是二八法则,即类似像世界上的80%的财富来自于20%的人群,工作中80%的效益来自于20%的人等。而要做到成为重要的少数,我认为来源于持续不断的积累,比如阅读、写作、运动等这一类事,也许你短期之内看不到效果,但是长期以来,定会令你看起来不同于大多数。书中是这样写的:“如果你读书、学习、锻炼、专注兴趣,用一个小时勤恳地做一件长线工作,那么这类事情的影响和效用需要通过长期积累才能显现,属于重要但不紧急。我认为这类事情真的非常的重要,因为它们属于幂次法则的土壤,负责给出足够的酝酿和蛰伏期,只有它们能为黑天鹅事件的时间点提供发生条件。”而事实也是如此,黑天鹅事件就如多米诺效应,触发一点,即可触动全局。
你是否有为自己的未来计算一笔账单呢?假如未来你打算60岁退休,对于30岁的我们来说,还需要工作30年。赡养父母,结婚买房买车,生儿育女栽培孩子等这些消费,你是否清晰要花多少钱?当时那场招聘会上,总经理粗略算了一下,至少需要800万的收入,按工作三十年,那么每个月至少得挣个2.2万,我想这个薪资,对于很多的普通工薪一族来讲,除非有额外的副业,不然是很难去实现的。将人生的财富目标进行计划并量化到每一个月中去,才会知道,生活的任务那么艰巨,我还有什么理由去嫌弃工作不好,还哪来的时间去矫情,只能努力往前冲,时刻记住目标是什么,我要怎么做。真的,上天给了每一个人生命,是让你用来拼搏和奋斗的,不是让你变得矫情与颓废的。
人生,就是一个循环,从生命的开始到生命的终结,人生,其实就是一段时间的演变过程,是计划的开始,执行、落地到实现的过程。没有计划的人生,是一场白来的人生。
到目前为止,人生也不过是验证了王潇书中所说的:二十多岁,好像太阳每天都是新的,Tomorrow is another day; 三十多岁,天赋和努力大概比例几成定局,有量变是应该的,量变不到一定程度激荡不起来,若干量变积累到下一个质变还得等些日子,如果不刻意想办法,Tomorrow is a same day.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