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从明朝永乐十八年(1420)落成至今已经600年,前后经历了三个阶段。
✅从明成祖朱棣到中国末代皇帝溥仪,历明清两朝,共计24位皇帝执政、居住的皇宫时代。
✅从1911年辛亥革命,皇帝退位中国帝制终结,由中华民国政府管辖,成立古物陈列所,但后半部分仍由逊帝溥仪为首的“小朝廷”居住使用的故宫时代。
✅从1924年11月,溥仪被“请”出宫,1925年10月10日,中国民国国庆日宣告故宫博物院成立。
❗️500年的皇宫,100年的故宫博物院,从皇帝的旧宫殿转型为人民的博物馆,紫禁城这样一个不曾改动的空间里,随着时间的流动,演绎着和积累着皇朝与民国,君主与民主,集权与公权的对峙与较量。紫禁城是为皇建造的,和所有帝王一样,希望自家的帝业传承万事,可他们绝对没有想到,几百年后的今天,自家的宫殿会作为世界文化遗产,成为全世界参观人数最多的游览胜地。
🤔《紫禁城六百年》作者是前故宫博物院副院长李文儒先生。他从2003年至2012年担任故宫博物院副院长,指导、参与了多次紫禁城建筑的修复,并出版了多篇紫禁城建筑的相关论述。
✏️这本《紫禁城六百年之帝王之轴》就像是一个360度全景AR,带领我们从外围的护城之河、宫墙柳色、巍峨四门、玲珑角楼一步步向幻想中的帝王中心推进。推开重重大门,踏上中轴的专用御道,瞬间感受到紫禁城的威严高贵。百年来,只有皇帝本人等极少数人可以沿着这条中轴御道进入紫禁城,步入太和殿,但如今,所有的人可以像当年的皇帝那样穿越紫禁城、走进当年的历史。帝王之轴禁锢住了多少被扭曲的生命,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宫门一开,一人一姓的禁地转型为人人可自由出入的公共文化空间,从此迎来文明之风。
❗️作者讲物,城内的宫墙近2万米,沿宫墙疾走一回少说也得4个小时;他叙史,建造太和殿的是楠木,大多生长在山高水远的深山老林中,采伐人员“进山一千,出山五百”,仅此险恶艰难的准备木料一项,足足持续了几十年之久。他抒情,紫禁城将三台三殿的造型艺、环境艺术发挥的淋漓尽致,但在这样的空间里,只会生长空无、虚妄、自大,只会产生主子和奴才。他鉴今,作为博物馆的故宫博物院,是引导人们理性认识帝制文化、皇权文化的“标本”,而不是向人们炫耀和展示皇权文化、不是对“天子的宫殿”“天子之宝”的精神跪拜之地。对待文化遗产,对待传统文化,对待优秀的传统文化,应该采取反思、鉴戒、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立场和态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