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阅读史,往往就是他的精神成长史和能力发育史。我很庆幸在年轻时读到一些非常睿智的书,让我从无知无畏的莽撞青年蜕变为现在人畜无害的样子,哈哈哈。今天推荐一本在我成长过程中对我影响最大的书,它击中了很多我的思维盲区,甚至从此改变了我的思维方式。
《好好学习——个人知识管理精进指南》,作者成甲,主业是做景区设计咨询,曾多次受邀在清华MBA、第九学院、多角度沙龙、中国惠普、埃森哲、中国人寿集团等机构团队进行演讲,做关于个人时间管理、知识管理方面的课程和分享。 被罗辑思维评为“全国最会学习的人之一”。
这是一本介绍临界知识和提升我们认知深度的好书。
首先,为什么我们需要临界知识?
都2020年了,在这个信息化时代,出版业、传媒业、教育业、互联网,每天都在以海量的规模产出各种各样的知识,但是,“知道这么多道理仍然过不好这一生”。
为什么呢?
就是因为99.99%的道理都不能通往行动,而只有那些极少数能够启发人们去做、去行动的知识,才能助力我们达到“临界值”,引爆我们的小宇宙。
而这部分极少数知识,就是临界知识,它能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埃隆马斯克曾经说过,他在各个行业的成功,其实不过是第一性原理的应用而已,而这里的第一性原理,就是临界知识。
这本书从什么是临界知识、临界知识的底层思维与方法、如何找到临界知识及如何应用、具体案例四个章节来介绍。
1、什么是临界知识
为什么大多数人的学习层次上不去?在作者看来,问题不在于我们不够努力,而是我们一直花时间提升我们的“技术效率”,却忽略了真正重要的“认知效率”。在学习“技术效率”模式下,我们只是在不断掌握应对具体工作场景和问题的方法,这样的话,我们每遇到一个新问题都需要学习新知识。而如果我们的学习是在了解问题本质,了解解决方案的底层规律,能够让我们认清楚问题表象背后的实质,那我们就是在提升认知效率。而在这种模式下,我们遇到的很多看似新问题,其实只不过换了一身装扮再次出现而已,解决问题的底层规律没有变,而临界知识,其实就是让大家掌握事物的底层规律。
2、临界知识需要具备的底层思维
很久以前,当我还是个无知无畏的年轻人的时候(没错,无知无畏,哈哈哈),听不进任何人的批评,只要有人批评,就奋起反击。看到这本书,我才明白,这种心态叫做“习惯性防卫”。
人为什么会出现“习惯性防卫”这种心理呢?
作者经研究给出两个原因:
(1)基本归因偏差。人类普遍存在这种心理:当一个问题出现在别人身上的时候,我们习惯把这个问题归因于别人,是那个人有问题,而同样的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反而会把问题归因于外部因素。
(2)混淆了“我”和“我的观点、行为”(敲黑板!)
很多人在受到批评时,会在潜意识觉得“他在攻击我”,因而“奋起反击”,攻击别人(就像那个无知无畏的我一样)这种现象就是因为混淆了“我”和“我的观点”,他们的关系可以用下图表示:
所以下次我们就要明确“我”和“我的观点、行为”是不一样的——我的成长来自“我的观点、行为”的改进和提升,而别人对“我的观点、行为”提出意见,正是我们能够从不同角度获得启发和成长的机会。
3、如何找到临界知识
临界知识这么重要,如何去找到临界知识呢?
作者给出的几点建议:
①从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入手,学习这个学科的重要知识。
②找到最重要的知识和原理的原始出处
③尝试用更加基本的原理来解释这个知识
④没有解释的时候,想办法寻找或者自己创造一个假设,并验证。
4、具体临界知识介绍
说了这么多,举两个例子来真切的感受一下临界知识带给我们的好处吧。
复利效应
复利的本质是:做事情A,会导致结果B,而结果B又会加强A,不断循环。复利效应会导致“穷着愈穷、富者愈富”的现象,导致“二八效应”:20%的网站吸引了80%的访问量,而80%的网站只能分享20%的关注。这种不均衡的分布状态,在数学上叫做“幂律分布”,“幂律分布”是像正态分布一样普遍存在的效应,它处处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在幂律分布的世界里,怎样才能成为前20%呢?
也许大家都看到过前段时间疯传的:
它形象地给我们揭示了复利效应的两个影响因素在于:利率和执行次数。利率是每次迭代的加速度,执行次数是我们迭代的次数。
生活中如何利用复利效应呢?需要我们做到:首先,在生活中发现“A导致B,B加强A”的事情,其次,尽可能提高这件事情的利率,最后,加强这件事情重复发生的可能性。
就拿公众号来说,要利用复利效应,就要提高写作质量(利率)和提高更新频率(执行次数)。有人会质疑:我会不会一直坚持写,但是始终等不到大V推荐的临界点?答:只要坚持提高利率(写高质量文章)和执行次数(发布数量),那么一定会达到临界点(大V推荐)的时候。
为什么呢?
复利效应远比你想象的要强大。
黄金思维圈:迅速看透问题本质的利器
所谓黄金思维圈,其实是我们认知世界的方式。我们看问题的方式可以分为三个层面:第一层面:what层面,也就是事情的表象,我们具体做的每一件事;第二个层面是how层面,也就是我们如何实现我们想要做的事情;第三个层面是why层面,为什么做这样的事情。
最早将“why-how-what”的思考方式总结成黄金思维圈的人是西蒙斯涅克,他在TED演讲中介绍黄金思维圈时用到一个普通电脑生产商营销与苹果公司营销的对比,想象一下我们平时接触到的两种营销广告词就知道了:同样是在销售电脑,同样是在说自己很棒:一个是从what出发,“我们做了什么,我们的电脑是什么样的”;一个是从why出发,“我们为什么存在,我们为什么生产不一样的东西”。
这一点,在奢侈行业有着尤其明显的表现。比如:奢侈品手表的广告绝不会仅仅告诉你它走的多么准确,相反,它们会话很多时间告诉你关于这个品牌的故事,通过故事传递价值观。比如:有的品牌会告诉你它们对品质的追求;另一些手表会讲述二战期间佩戴它们手表的飞行员有着如何勇敢冒险的经历,体现什么精神等;
那么,我们怎样才能黄金思维圈,看透问题的本质呢?
培养问“为什么”的习惯。
当你停留在what 层面找答案的时候,答案永远不会有创新,而当你从why的层面去思考问题的时候,你在how的层面就会产生很多创新想法。
由于篇幅有限,后续的内容就不在这里展开了,给大家推荐几本提升认知深度的书籍吧:古典《跃迁:成为高手的技术》、叶修《深度思维》、德内拉梅多斯《系统之美》,欢迎大家推荐你觉得好的书籍,我们一起精进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