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金庸生前曾说,他的理想人生不过是“大闹一场,悄然离去”。
听起来,有些悖论,既然活着时大闹的人尽皆知,死后又怎会如愿悄然离场?
何况他离去的时候,是在资讯传播如此空前发达的互联时代?
且不论,有多少人还是靠他养活着。知名公号主六神磊磊坦言,他就是其中一个80后。
所以,悄然离去,就变成了朋友圈的一时刷屏。
不过,资讯时代的刷屏,总是来得快,去的也快,短短几日,先是李咏,后是金庸的离世刷屏,很快就被万州公交事件,IG夺冠,双11的剁手和次日退货造成的网崩所替代……
相信很多人已经开始淡忘了武侠大师的离开,心里又被世界里每日疯狂涌现,如海浪般扑岸般层出不穷的新偶像所充满。
日光之下,并无新事。(传1:9)
02
热点过去久了,反而可以真正冷静下来去思想一些表象的背后。
回头看,金庸先生的这句充满着不甘平庸的色彩,要充分自主掌权的人生理想,或许也决定了他生命的最终走向。
确实,经历过三次婚姻,心爱长子自杀离世,多次人生坎坷,他最终选择皈依佛教,来解决自己的人生困惑。在他后期的诸多作品中,也多处透漏着很多从佛教经典而来的气息。
金庸自言,“我从高中时期曾从头至尾精读过基督教的新旧约全书。这时回忆书中要义,反复思考,肯定基督教的教义不合我的想法。”
“不合我的想法”,金庸在信仰上,就如同他作品中描述的各类看似形色缤纷多彩,性格迥异,但实际上殊途同归的主角侠客们一样,始终还是在高举自我,运用一切皆是必须为己所用的原则。甚至用此来选择信仰教义,首先也要合乎自己标准喜好。
或许,他最终皈依的不是佛教,还是自我中心教。心里信的或许也不是佛,还是他自己。
03
无论什么宗教,真正的信仰前提要素,都离不开内心的谦卑顺服,钉死自我。
一如新旧约里记载,耶稣道成肉身,降卑在世,放弃自我,顺服天父旨意,甘愿钉死在十字架上。
否则,就会如金庸所说,无论他从头到尾精读过多少遍圣经新旧约,都无法明白其中要义,因为自我为主和内心骄傲,会严重拦阻圣灵的动工。若没有圣灵引领,无人能读懂圣经。因为那字句是叫人死,精意是叫人活(精意或作圣灵)。(林后3:6)
所罗门受圣灵默示后,写下《传道书》告诫子女们,著书多、没有穷尽;读书多、身体疲倦(传12:12)。又说,多有智慧、就多有愁烦;加增知识的、就加增忧伤(传1:18)。可见,有时知晓太多人间的学问和知识,未必是好事,也可能会导致过度自我,成为认识神的拦阻。
所以,身为当时学问最大的人之一的犹太律法师扫罗,却在蒙神拣选成为使徒保罗以后,称自己所学的一切,不过是人间的遗传,是世上的小学。(西2:8)
因为它们不但不能把人引领到神面前,反而成了掳去和隔绝。
04
也或许,是主权的神并没有拣选他。
上帝的心意,人永远无法揣度,只能从有限的认知,去思想一些我们能想到的。因祂对摩西说:“我要怜悯谁,就怜悯谁;要恩待谁,就恩待谁。”(罗9:15)
金庸先生活到90多岁的高龄,一生经历太多悲欢。我们除了年轻时,走马观花读过几卷他的小说,平时报刊网络上的一些外在相关报道,其他并无任何生命的交集。对他的心思意念,也无从得知完全,只能从世面有限的对他的言行记载去作出一点片面的分析,推断和感知,本也不想和不配,去评论什么其他的人生功过是非及作品价值。
蒙恩被拣选信主前,也曾追读过金先生的多部作品,喜欢的同时,自然也希望他有一致的信仰,虽然今生不曾交集,将来天上可以相聚,一起敬拜赞美。
但他一直走到人生的末了,最终没有被神拣选,当是一个无可争论的事实。
也是神无可争议的主权决定。
05
江湖尊称,写武侠的金庸、写科幻的倪匡、写歌词的黄霑和写美食的蔡澜为香港「四大才子」而蔡澜说,我们四人中,金庸先生是大师,其余三个都是“小喽啰”。
大师是人们给金庸的至高评价,上帝眼里如何评价,自有圣经的标准。
在阅读纪念金庸离世文字的同时,意外看到了同为武侠好友的梁羽生(陈文统)和卫斯理(倪匡)先后信主的消息。
据说,金庸也曾很不理解梁羽生先生的选择,他们曾是报社同仁,深受传统儒家教育很深,知识背景很类似。也曾当面问过原由,据记载,梁的回答是从对比耶稣和释迦牟尼、老子谁是圣人标准的角度,但究其根源,其实他从十几岁的时候,就有人传播了了信仰的种子在他心里,老年身患癌症,走到人生尽头的时候,又得神医治痊愈,亲身经历了神迹。
梁羽生(陈文统)
倪匡的信主经历也是,从满身酒色财气的不良嗜好,人生没有方向,绝望到想自杀的边缘,到信主后悔改归正,觉得婚姻里愧对妻子,看出从骄傲到谦卑的更新。
这两位的信主,自然是神主权的拣选。但个人感觉,他们从开始和金庸先生类似的自我中心价值观中,慢慢被神更新,愿意有一颗谦卑顺服的心,最终,降服在神完全的爱里。
有人评价倪匡的作品说,在人性邪恶的描写上,倪匡把圣经的精髓“世人都犯了罪”,表达得淋漓尽致。不过在倪匡的小说中,也表现了让人动容的一面,那就是“爱”。倪匡的科幻小说,常常看到外星人很想研究人类的“爱”。人类可以因为“爱”,牺牲自己,可以因为“爱”,超越世上“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定律。
完全牺牲舍己的爱,唯有耶稣基督才有。倪匡作品里描述的爱,应该离不开圣经里爱的定义。
卫斯理(倪匡)06
金庸走了,留给世界的,是厚厚一摞文学作品里的“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的武侠世界。
会有很多时人和后人通过各种方式,从各种不同角度,去不断解读他所塑造的这个世界,去评判其中的是非善恶,爱恨情仇,公平公义,并从中汲取养分,形成自己的三观。
众多读者喜爱的六神磊磊王晓磊就说,“我自己三观的底色是金庸奠定的。”
但身为基督徒,此时想的却是,传播影响力越大的作品,如果不能带人脱离自我中心,谦卑顺服来到上帝的面前,其实杀伤力也就更大。
罪中之乐,虽然痛快,但只有短暂一时。沉溺于武侠江湖快意恩仇酣畅淋漓的阅读世界中,固然可以逃避人生一时之忧伤艰辛,但最终还是会清醒回现实,且躲不过人之罪的审判。
正如倪匡在经历信仰挣扎时,曾回信给传福音的朋友,诉说自己的处境是:“魔鬼也不要,上帝也不要的,若是魔鬼能令我快乐,我就投向魔鬼,谁还理会什么来生不来生?”
就是这样及时行乐的信念,却让他倍感人生虚空,毫无意义,走到了几欲自杀的人生尽头。感恩的是,因着他的愿意谦卑顺服悔改,最终回到神的爱里,行过了死阴的幽谷。
对作者和读者而言,或许看见的是一摞留给世界的不朽精神财富,然最终的结果若是带离人离开神越来越远,却是让人更加心忧。突然想起成都一位牧者曾警醒说,他看着自己信主前做公知时,写下的数百万自以为充满公义和真理的文字,充满惧怕,背后流汗。
回到传道书,那些世人仰望的看似厚实的东西,在上帝的眼中,或许不过是一场虚空和徒然的捕风。(传1:14)
07
因为世人都犯了罪,亏缺了神的荣耀。(罗3:23)
从圣经的角度思考,在上帝眼里,世上本无大师,都是罪人,无不需要他的怜悯和恩典。
倪匡还活着,梁羽生、金庸已经走了。除了留下的作品和言行见证,还有人生信仰的不同选择,我们对他们的内心一无所知,但上帝是鉴察人心。
除了生前等身的作品,或许最宝贵的财富是,他们不同的信仰选择带给生者们的余生之路的思考。
圣经上的应许是,“神阻挡骄傲的人,赐恩给谦卑的人。”(雅4:6)
如今却蒙神的恩典、因基督耶稣的救赎、就白白的称义。(罗3:24)
神爱世人、甚至将他的独生子赐给他们、叫一切信他的、不至灭亡、反得永生。(约3:16)
不信的人,可能会因为给他们带来更多更好武侠作品的心中大师的离去而伤痛缅怀。
信得人,则会因为神没有多拣选一个失丧的灵魂而叹息遗憾;同时又为有两位得救的灵魂而欢欣喜乐赞美神!
永别了,金庸先生。
再相见,陈文统弟兄!
专注抑郁群体个体生命
倾听/陪伴/见证/代祷
欢迎扫码支持/关注/转发
搜索添加ID:caihong_2015
参考资料:
1.金庸两好友武侠大师梁羽生与倪匡前后信主的感人见证 - 基督时报—基督教资讯平台https://www.christiantimes.cn/news/27587/%E9%87%91%E5%BA%B8%E4%B8%A4%E5%A5%BD%E5%8F%8B%E6%AD%A6%E4%BE%A0%E5%A4%A7%E5%B8%88%E6%A2%81%E7%BE%BD%E7%94%9F%E4%B8%8E%E5%80%AA%E5%8C%A1%E5%89%8D%E5%90%8E%E4%BF%A1%E4%B8%BB%E7%9A%84%E6%84%9F%E4%BA%BA%E8%A7%81%E8%AF%81
2.大闹一场,悄然离去 https://new.qq.com/omn/20181031/20181031A1J0Q9.html
3.80后六神磊磊:金庸 谢谢你养活了我|六神磊磊读唐诗|唐诗|金庸_新浪新闻 http://news.sina.com.cn/s/2018-10-30/doc-ifxeuwws9639859.shtml
4.金庸:我为什么要皈依_百度知道 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693814768656717964.html
5.独家对话六神磊磊:我三观的底色是金庸奠定的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15805307948203922&wfr=spider&for=pc
6.《圣经》中文和合本。——基督教两会出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