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览7个伟人的成长历程,惊异地发现,这些牛人无论追求目标是什么,出身阶层怎样,信仰是否相同,但他们都有同样地共性—自律。
读到马歇尔调节国共纷争时,自然联想到了重庆谈判。 我曾经在一篇文章里,读到过一篇蒋介石写的关于毛泽东的回忆录。
![](https://img.haomeiwen.com/i4421285/3e8775ae63dfe43a.jpg)
1945年,抗日战争快胜利的时候,毛泽东代表共产党到重庆,和蒋介石集团,商谈以后的国家建设方案。 这些大背景自不必交代,值得一提的是,蒋介石的日记里这样评价毛泽东:
他(毛泽东)中指和食指之间,明显有熏黄的印迹,可见是个杆大烟枪。 但会议从早上到晚上,从没见抽过一根。 此人是个强敌,不可小觑。
要知道,彼时国民党实力还处于强盛期, 蒋介石的识人能力可见一斑。 自律能力,在蒋介石眼中成了判断高人的指标。
在《品格之路》一书中,提到的另一位大烟枪,也值得分享。
制服己心,强如取城——艾森豪威尔
书中关于自律的细节比比皆是,同时我也发现自律的牛人,还有另一个共同点,就是童年时期感受到的爱。
比如马歇尔,其母亲不顾马歇尔哥哥等人强烈反对,变卖家中唯一不动产,支持马歇尔去加利福尼亚军事学院。
而艾森豪威尔,则是因为母亲的爱感受到极大的启发。
万圣节的暴怒
艾森豪威尔全名德怀特·艾森豪威尔, 他出生在铁路边上一个简陋的窝棚里,那时正值父亲的生意跌入谷底。
从小他的母亲艾达,就教育艾森豪威尔五兄弟,节俭和自律。 由于母亲艾达的开明,五兄弟都特别幸运的接受了不错的教育,要知道那个时代有没有学位都能找到体面的工作。
![](https://img.haomeiwen.com/i4421285/50fcaf5a318cfac1.jpg)
这里要讲的故事是,艾森豪威尔10岁那年的万圣节,他的哥哥们准备出去玩“不招待就捣蛋”游戏(就是去邻居家索要小礼物),19世纪初的年代,物质可不充裕,这种活动还是比较危险。
艾森豪威尔想要和哥哥们一起去玩,但父母说他还小,就拒绝了他的再三请求。 看着哥哥们,都离开了家,他的怒火一下子爆发。 他一面号啕大哭,一面冲进前院,对着一颗苹果树拳打脚踢,把一双手打得皮开肉绽,血肉模糊。
父亲一把抓住他,用一根胡桃树枝条狠狠打了他一顿,然后命令他上床睡觉。 艾森豪威尔,在床上哭了近一小时。
母亲走过来,她没说话,只是坐在他旁边的椅子上,安静地晃动着身体。最后,她引用了《圣经》上的一句话:治服己心的,强如取城
然后,艾达一面给艾森豪威尔包扎伤口,一面告诫他要对心中的怒气和仇恨保持警惕。仇恨没有任何意义,只会给自己造成伤害。她说,跟所有兄弟相比,他最需要学习如何控制情绪。
不一会儿,艾森豪威尔就安然入睡了。 但据他回忆
治服己心这个观念,在艾森豪威尔童年时期的社会道德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这位母亲真的让人仰慕,既睿智又慈爱。
最近听到一本关于亲子教育的书,有这么个观点:
小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越多,自尊程度就越高,自律能力就会更强。
我想德怀特·艾森豪威尔,从内心感受到的母爱一定满到溢出了吧。
![](https://img.haomeiwen.com/i4421285/d993819de8c58a9d.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