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做出了决定,离开一个“消耗自己”的隧道,出了这个隧道希望自己能变得开心一些,并沿着那条叫做“成年人”的高速路,像寻宝一样去去找那些休息站和未知的岔路口,一个一个地走错,一个一个的错过,一个一个的瞬间,就这样,走到最后的那个再也停不下来的瞬间。
最近啊,把时间过得无比功利性。有时候自己竟把初心给丢了,为了那笔证明自己是“大神”的奖学金费尽心思。看会儿书,会觉得自己是不是看得太慢了;喝杯奶茶,会觉得是不是脸又要大一圈了;洗个澡,觉得浪费了看书的时间;吃个饭,觉得浪费了去做PPT、写期末作业的时间。正如魏老师所说啊,我们都在被这个时代推着走,谁要是停下来了就会被认为是异类。现在我觉得最最可怕的,是我们自己潜意识里不让自己停下来,所以那些停下来了人,叫做抑郁患者,他们自己都认为自己生病了,那其他人怎能不如此认为呢。
要说经历有用,我是再同意不过,大一上半年,快过来了,大学,过了八分之一了。“过来人”都在玩着一种代代相传的复仇游戏,一边告诉你,快走,就快解放了,对然后告诉你,其实自由的另一面是你学着成为那个让别人“不自由”的人了,你突然明白,哦,原来,世界把我拉扯到这么大,是为了让我成为又一个“复仇者”了。你,我。是不是走出人群,在这没有回头路的,高危险率的公路上,大胆地掉头呢? 我想,敢于掉头的人,对于装饰这一路景象确实没有用,但是对于把这条路伸到另一个世界一定有用。
啊,最近思考问题,真的好喜欢,站在人生的最后一秒看啊,觉得,我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尽量吸收更多的养分。因为最近发现,自己很多自以为很妙妙到无法被表达的东西其实历史中早就有哲学家、学者解答的无比精妙了。读书太少,的确害人。读书越多,就如韩老师所说,更能感觉到自己的无知。所以,读书到底是一个减少烦恼,还是徒增烦恼的过程呢?
“出世与入世”。大学以来,最大的收获就是,认识了瑾昱吧。说来心酸,还是因为晓燕地美色吸引了她呢。昱是个很不一样的存在,她看似脱俗,却是一点都不排斥俗的,尽管她说着生活气的的话语,垂着沮丧的头脑,你也知道,她有一天会离这种生活远去,不是有意的,(我特别喜欢你说话的语气,从都不会给人任何不愉快的感觉,真的,一点儿没有),而是在精心安排后,在某个她自己遗忘自己做过这些安排的那天,自然而然的”完全脱俗了“。特别欣赏她交友的态度,真的很棒了,认识了很多有趣的人。这就是我谈的是否值得的问题,有时候,真觉得,我这种人,活该不能交到自己喜欢的那种人呢。真的,要像昱一样,做一个能在人群后捏泥巴,也大方把泥把成果拿给大家看的人。
“有所待和无所待”。在意别人和可以装给别人看是两回事儿。
树立自我的价值观这件事儿。滑稽的是,以前总觉得自己有主见啊,很多事情自己做主(其实没什么事儿),现在真正没有了保护的壳,面对抉择,才发现自己没有自己的独立的价值观。这是多么可怕的一件事儿啊。就像,过个马路,纠结是先迈左脚还是右脚。
充分利用资源,充分开发自己,充分探索自我,充分渴求自由,充分观察世界,充分专注每刻,充分爱好万事万物,充分了解历史,充分探索未来,充分的,活得开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