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思考——照亮苍茫大海的理性之光

思考——照亮苍茫大海的理性之光

作者: 冰雪声 | 来源:发表于2016-09-18 10:14 被阅读0次

    《娱乐至死》成书于1985年,在那个时代电视文化及产业方兴未艾,电脑技术刚刚起步。而直到现在三十多年的时光过去,如同昨日印刷业衰落的光景重现般的,电视产业逐渐让位于新的网络技术,文化产业的更新换代越来越快。而这种科技的飞速发展却更加引起我们对于赫胥黎式预言的担忧之情。如果说把科技的发展比作文明进步的发动机,那么理性应当是它的掌舵人,而现实却是发动机的运转愈加的激烈,作为司机的理性却是一种几乎于醉驾的状态,甚至在一旁的艺术与哲学也同样疲劳的难操舵柄。而最终可能的结局,这辆满载狂欢与骚动的机器将会在某一个急转弯的路口撞得粉身碎骨。

    “媒介”书中使用了大量的篇幅来详细的讲解了文化的传播媒介之于内容及受众潜移默化但却深刻的影响,从而形成一种泛娱乐化的社会环境。譬如电视机这种极具娱乐倾向的工具是如何彻底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乃至思维方式的。当然,其中的论据已经显得陈旧,但是其敲响的警钟声却传至今日仍然分外响亮。我们可以非常轻易地将那个时代投影到今天来,也可以看到我们依旧不知悔改的犯着同样的错误,只是在网络及移动终端如此发达的今天,那些破坏性的累积更加的迅猛而无法控制。

    信息——肆意充斥着的信息遍布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在碎片化的,倾向性的信息勾勒出的世界中,具有着极大的欺骗性,众多的虚假中最为普遍的便是在这里我们会产生自以为是智者的错觉。即便片段化的无用知识在这个森罗万象的虚假语境中都可以找到自己合适的归处。从当初的电视广告到今天的微博朋友圈,他们致力的方向在于让受众们理解:短小的信息优于那些冗长复杂的;表演形式的优于说教形式的;得到一种方法要优于面对一种问题。而我们也早已学会并将其视之为常理。就像之前所说的即使是那些在信息获取之中得到的“副产品”也同样可以找到它们的归宿,信息变成了一种没有内容、没有历史、没有语境的娱乐产品。

    “在现代社会如果一个文化的衰落,不是戴着镣铐悲歌而行,而是在莺歌燕舞中醉生梦死。”媒体与传播媒介最糟糕的地方在于他们企图涉及一切严肃的问题新闻、政治、科学、教育、宗教一一给他们穿上娱乐的外衣。娱乐人人都爱,没有人想要走一条荆棘之路,轻松地完成工作、对待生活,是再好不过了。即便不能,人们也希望通过娱乐来放松心情。最后,令人们感到痛苦的不是他们用笑声取代了思考,而是他们不知道自己为什么笑以及为什么不思考。

    一如扉页上的那句警言:“最终,我们将毁于我们所热爱的东西”

    -----------------------------------------------------------------------------

    在二战余波尚未荡尽,纳粹的前车之鉴还挂在眼前的如今,一个社会是否依旧会发展成法西斯主义?德国电影《浪潮》就为我们做了这样一场实验,实验的结果告诉我们是可能的,并且只需要五天!当然这其中自然有着艺术加工的成分,但当观众身为局外人看着这个集体一步步走上法西斯主义的道路依旧是不寒而栗。

    在精心安排的集体中每一个人都可以找到自己的定位,除了那些与集体作对的人,每个人都融入到集体之中为了一个共同的目的而努力。发展到这一步为止还算不错,甚至其中的某些方面都可以拿出来为人称赞。那么在哪一个转折处出现了问题,令这种良好的氛围突然变成法西斯主义的萌芽呢?在这里让我们回溯一下上一篇关于《娱乐至死》一书中探讨的问题。集体是一种语言的发声媒介,而媒介便是一种思想倾向的隐喻,不存在没有任何倾向完全中立的集体。关键在于立于集团顶点的人的是否将集体当做私人的传声筒,如果是,那么很多的时候集体的力量会化作一股洪流,不由得其中的个人不去顺应它的势头,所以单纯的放弃深入思考,一切皆按大势所趋,便成了一种十分轻松又高效的行为。

    总之,无论是媒介诱导我们放弃了思考还是集体环境令我们不必花时间思考,都是走向灰暗未来的道路,诱惑与其载体永远都随着时代在变迁,而人们亘古不变的武器却只有一种——思考。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思考——照亮苍茫大海的理性之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urwe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