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道:道不尽的风景

作者: 22c7db80b5c9 | 来源:发表于2018-12-06 18:17 被阅读69次

    风景道(scenic byways)是一种路旁或视域之内,拥有审美风景、自然、游憩、文化、历史和考古等价值的景观道路,实现了道路从单一的交通功能向交通、生态、游憩和保护等复合功能的转变,它是欧美国家最近20年兴起的对道路景观保护和建设的体系。1930年,美国首次提出“风景道(ScenicByway)”这一概念,到2013年,美国已经评出了37条泛美风景道和170条国家风景道。

    京师文旅│作者刘胜男

    在旅游产业快速发展的环境下,遵循生态、保护、融合及可持续发展原则,合理规划风景道建设,既满足了自驾车时代旅游者迫切的旅游需求,也对指导道路规划、实施和管理,促进其健康、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① 国外风景道建设成功案例

    ——美国蓝岭风景道

    蓝岭风景道是美国风景道体系中级别最高的泛美风景道之一,全长5000英里,道路两侧分布着山脉、河谷、河流、农田、牧场、乡村等不同景观,道路的每一次转角都是一种不同的视觉体验。蓝岭风景道是“美国最长的一条乡村风景道”、是“美国最受喜爱的一条驾车道”,每年都吸引着超过2000万游客来此游览,带动沿线及周边百余县旅游经济的发展。它是美国道路规划、景观设计、环境与文化遗产保护、旅游游憩等有机结合的卓越案例。

    从品质特征上看,美国蓝岭风景道的成功打造得益于三个方面的先天优势:

    地理区位优势:蓝岭风景道建设于美国阿拉巴契亚地区中部,交通区位优势明显,靠近美国人口密集经济发达的东部各州。同时,依傍阿巴拉契亚山脉,蓝岭风景道沿线地区保留了当地独特的乡土风情、原汁原味的生活场景,阿巴拉契亚文化成了蓝岭风景道的最鲜活的灵魂。

    历史背景优势: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是蓝岭风景道最具核心吸引力的重要因素。风景道沿线分布着大量工业大发展时期的废弃工厂和采矿场等历史工业遗迹,无一不展示着一个历史时期的原始风貌和文化内涵。

    自然景观优势:蓝岭风景道自然条件优越,地域辽阔、气候宜人。浩瀚的森林、延绵不绝的山脉以及优美的田园风光等共同构成了风景道迷人的乡村自然景观。独特的景观优势为蓝岭风景道的提升打造奠定了良好的设计基础。

    从经济发展上看,蓝岭风景道的卓越开发得益于四个方面先进理念:

    经济带状化——以交通运输为建设基础,将道路打造成“开发走廊”,优化提升道路沿线公共服务设施,使旅游风景道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成长轴”,成为一个跨区域、大范围的旅游经济产业带和带状旅游目的地。

    产业驱动化——落实国家“增长极”战略,通过培养一批城镇成长为经济增长中心和旅游城镇,这些旅游城镇在蓝岭风景道旅游经济产业带中发挥着旅游极核的作用,形成以点带面、产业带动、区域联动的经济发展格局。

    景观本土化——致力于取得经济发展与自然保护的相互平衡,蓝岭风景道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秉持不切割、不破坏原则,注重人文关怀与可持续发展;充分尊重本文文化,保留具原汁原味文化特色的建筑外观,保护自然环境与历史遗存。

    设施人性化——配合多样化的休闲娱乐产品,蓝岭风景道沿线建立数量上达成规模、类型上丰富独特的服务设施体系。设施打造遵循建设性小、灵活性强、随机性大且便于流动的人性化理念,顺应了乡村旅游、自驾游市场需求。

    ② 国内旅游风景道四大类型

    近年来,风景道在国内以一种新的旅游业态模式呈现蓬勃发展之势。2016年8月,“国家风景道”这一概念在《全国生态旅游发展规划(2016-2025年)》中被提出。随后,国务院发布《“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提出,要重点建设国家旅游风景道,打造10条国家精品旅游带,重点建设25条国家旅游风景道。

    2017年3月,交通运输部、国家旅游局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构建“快进慢游”交通网络,因地制宜建设旅游风景道;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五次会议期间,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会提交了名为“建设国家风景道体系,打造公路旅游国家名片”的提案;2018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再次强调推动旅游与交通融合发展,打造旅游风景道。这都预示着,国内旅游风景道建设即将步入快速发展阶段。

    根据国家风景道的空间布局特征、地域文化特征、经济发展特征,我国旅游风景道主要分为江河型旅游风景道、滨海型旅游风景道、乡村型旅游风景道、环山脉旅游风景道等四种类型。以下分别以乌江旅游风景道、海南旅游风景道、国家1号旅游风景道、太行1号国家风景道为代表,分析各类风景道的典型特征以及各自在旅游产业发展中发挥的突出作用。

    (一)生态环保:江河型旅游风景道——乌江旅游风景道

    乌江发源于贵州省威宁县,干流全长1037公里,是长江上游右岸的最大支流。乌江风景道沿乌江流域,自重庆武隆、彭水、酉阳到贵州遵义、贵阳、铜仁约100多公里。乌江流域(铜仁段)素有"千里乌江,百里画廊"的美誉,其沿岸乌江旅游风景道也以最美生态旅游廊道的形象定位投入规划建设之中。

    2017年10月,“乌江流域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高峰论坛”在贵州余庆县召开,乌江流域相关省市县的职能部门领导、有关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的企业负责人等多方达成共识表示,要集结努力形成生态保护区域共同体,共同建设乌江生态保护模范区。

    作为拥有独特资源景观要素与丰富的乌江文化、土家文化的乌江流域,在旅游风景道的打造上也被赋予了较高的生态要求。在旅游产品开发和线路设计上,始终强调旅游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相互平衡。

    (二)经济驱动:滨海型旅游风景道——海南旅游风景道

    2018年6月,海南省《海南环岛旅游公路及驿站概念规划》正式出台,《规划》指出,海南环岛旅游公路以“国家海岸一号风景道”为发展定位,着力打造海南首创、全国唯一、世界领先的环岛旅行生活体验公路。

    海南环岛旅游公路是“十三五”期间海南省创建全域旅游示范省和建设国际旅游岛的重要抓手,将精准定位、精确发力,突出旅游功能,努力把环岛旅游公路打造成传世之作,使之成为海南旅游一张标志性名片。基于5G技术、GPS定位、大数据、物联网等科技手段,目前已规划开展无人驾驶、无极充电、智能管理、实时监控等多项试点工程,按照世界一流理念、一流设计、一流建设、一流技术实施规划建设。

    海南作为我国沿海经济特区,滨海旅游产业逐渐发展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推进环岛旅游风景道建设将以环岛“珍珠项链”的国际品牌形象有效辐射和带动区域内产业发展,助力全岛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全面带动世界水平的滨海旅游产业经济,提升社会经济发展效益。

    (三)文化体验:乡村型旅游风景道——国家一号风景大道

    国家一号风景大道,东起承德围场罕坝森林小镇,西至丰宁大滩,全长180公里,是国内首条国家层面注册的的风景道。项目建设点缀沿线16个乡镇、112个行政村及55个美丽乡村,集合了草原、森林、河流、山地、湖泊、乡村多种风貌景观。

    在全域旅游大发展背景下,国家一号风景大道全面贯彻乡村振兴战略思想,构建了美丽乡村环境美、生态美、精神美、产业美生态格局,被誉为“河的源头、云的故乡、花的世界、林的海洋”,是我国典型的以乡村自然景观为特色的内陆乡村型旅游风景道。

    站在旅游产业发展角度来看,国家1号风景大道以古风浓郁的文化象征贯穿我国京北地区。通过挖掘“木兰秋狝”文化,规划“木兰围场”,成为皇家猎苑;融合蒙元文化、满族民俗、边塞文化,风景道沿线重建康熙饮马驿站、乾隆行围驿站、天成号驿站,打造了一条文化内涵深厚的皇家御路;此外,茶盐古镇,建成茶楼、民俗戏楼、古商号一条街更是让丰宁茶盐古道200多年的繁荣流光溢彩……以“京承皇家御道”“草原天路”为核心的千里景观大道充斥着塞外风情,是边塞旅游文化的最佳体验,也是国北方地区历史文化遗存的浓厚积淀。

    (四)康体养生:环山脉旅游风景道——太行一号国家风景道

    太行一号国家风景道以陵川县六泉乡为起点,与太行大峡谷相对接,途经泽州、阳城,止于沁水县龙港镇,全长约402公里。一条黄金通道观光廊道康庄大道串联晋城市王莽岭、珏山、皇城相府、历山为龙头的太行山水、太行古堡等四大旅游景区、20余个旅游景点、5条高速公路和5条普通国省道。

    太行一号国家风景道建设是认真贯彻落实山西省旅游发展大会精神和全省打造黄河、长城、太行三大旅游板块的重要举措。它以“快旅慢游深体验”现代旅游交通理念为导向,促进“交通+旅游”融合发展,加快了构筑环太行山旅游景区循环圈和经济发展大动脉步伐,对打造太行旅游名城、建设中国新一线旅游城市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目前,伴随黄河、长城、太行三条国家一号旅游公路全面开工,山西省政府将以打造晋城全季全天候复合型旅游目的地,培育康养产业特色牌为目标加快启动2个以上康养旅游城市、10个康养小镇、10个康养产业园、10个康养度假区、10个文旅村镇等项目建设。太行1号国家风景道在构建“城景通、景景通”旅游路网格局的同时,也依托环太行山脉独特的自然景观优势、人文环境优势升级为旅游吸引物为晋城发展康养旅游新业态发挥效应。

    当前,国内旅游风景道正投入如火如荼的规划建设中,折射出旅游风景道强大的生命力,也逐步满足了旅游需求端强烈的现代休闲旅游夙愿。客观来讲,国内旅游风景道建设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其在旅游产业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地位也逐渐凸显。但是基于我国旅游风景道建设还处于初级探索阶段,相比有百年蓬勃发展的欧美国家,必然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③ 国内风景道建设四大问题

    (一)顶层设计不完善,缺少标准化的建设体系

    由于我国旅游风景道建设处于初级阶段,国内旅游风景道发展尚未形成部门联动机制,缺少顶层设计与行业指导,缺少统筹国土、交通、景观、旅游和建设等部门的综合性管理机构。另一方面,学术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处于零散状态,缺乏深入、系统的理论和学科范式研究,因此在旅游风景道建设、评价、考核等方面都缺少技术指导和规范性的建设体系。

    (二)复合功能不明显,运营管理强度大

    旅游风景道除了具有交通、景观、保护、生态等功能外,还具有融合、辐射和带动作用。但就目前国内旅游风景道建设与发展来看,其复合功能发挥的带动效应不明显。同时,旅游风景道由于肩负着促进沿线廊道地区空间优化、产业发展、区域协同、脱贫致富的重任,在空间设计规划上较为开放、线路漫长、涉及面广,这导致了其管理与维护成本高、难度大,对旅游运营提出了挑战。

    (三)投融资需求较大,资金来源不充足

    旅游风景道是一种附加值较高的景观路,投融资需求较大。但由于目前国内品质较高的旅游风景道往往位于经济欠发达、自然资源和原生态文化相对富足的西部地区,旅游风景道在开发建设和管养维护中通常都存在资金不足的问题。

    (四)民众认同感不高,生态旅游文明素质有待加强

    由于我国人口密度高、公共游憩空间不足、人多地少、人口资源环境压力大等因素,旅游风景道规划建设与相关土地规划存在冲突,与道路两旁的土地拥有者存在冲突。部分地区当地居民接受度不高,旅游风景道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与交通负担、人为导致的环境破坏之间失去平衡。

    立足于我国经济发展基础、旅游政策保障以及旅游资源特点等基本国情,紧密结合国内旅游风景道发展现状与基础建设的突出问题,以美国蓝岭风景道规划理念、发展模式为借鉴,特提出以下五点探索性建议。

    ④ 国内旅游风景道建设五大建议

    (一)深化旅游风景道理论研究,构建标准化建设体系

    现阶段,国内旅游风景道相关理论研究远远不能满足我国道路建设、景观规划、城市建设和旅游业等方面迅猛发展的需要。因此,专家智库要要在旅游风景道研究领域拓展宽度、提升深度,构建标准化风景道体系。一方面,顺应自驾游、休闲度假游时代趋势,促进国内风景道建设,助推新时代旅游业的发展;另一方面,满足道路规划设计、城市景观设计需求,突出生态健康化,同时提升区域经济增长点。

    旅游风景道体系建设要强化认定标准和运营、评估体系,区别于普通公路和通行航道。在功能设计上以构建通畅的通行网络为基础,保障交通运输基本功能,同时注重风景道沿线的景观改造,对视野范围内的景观进行规划管控。此外,伴随旅游风景道作为一种旅游吸引物,要突出其沿线基础设施服务功能,借鉴国外成功案例,以生态环保、尊重本土、灵活少建等理念构建国内旅游风景道沿线服务体系。

    (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带动沿线片区经济增长

    国内旅游风景道,尤其是乡村型旅游风景道统筹城乡规划、乡村旅游规划是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基本保障。串联风景道沿线乡村旅游景点,提升特色小镇、美丽乡村、旅游度假区、包装策划一批重点旅游项目形成旅游产业经济带是发挥其经济效益的根本所在。

    要统筹好乡村旅游规划,必须以习近平总书记全面部署的乡村振兴战略为基础,充分挖掘乡村多种功能与价值,协调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领域建设。我国乡村土地面积较大、经济发展相对落后、文化资源禀赋较高,立足于这一基本国情,旅游风景道建设要发挥区域内丰厚、优越的资源优势,转资源为产品、转产品为经济。以旅游扶贫为基本落脚点,通过活跃地域性旅游资源促进“三农”产业转型升级,营造良好的就业环境,拓宽贫困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和增收致富的渠道,全面打响乡村脱贫攻坚战。

    (三)加强旅游产业融合,发挥区域联动效应

    旅游风景道建设的最直观反映就是“旅游+交通”的融合,旅游和交通逐渐演变成一种综合性产业,符合“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给群众带来了更多更直接的效益。但是,旅游风景道在产业融合的层面上远远不及于此,产业联动效应潜力巨大,这也是目前国内旅游风景道建设主要受限之处。

    风景道建设以干线公路风景道建设为突破点,以旅游服务配套设施为支撑,产业辐射面范围十分广泛,结合乡村旅游点发挥“旅游+农业”联动效应;结合旅游工业示范园区、工业遗产基地、科技示范园等发挥“旅游+工业”、“旅游+教育”联动效应;结合浓厚的历史遗迹、地域文化、民俗节庆发挥“旅游+文化”联动效应;融入信息化技术,打造集智慧设施建设、智慧旅游服务、智慧管理模式为一体的智慧之路,发挥“旅游+科技”的联动效应……此外,旅游新业态随着多元产业融合应运而生,休闲农业游、文化体验游、研学教育游、康养度假游等新生业态遍地开花,逐渐以一种“快旅慢游”的体验模式实现全时空旅游发展。

    (四)打通多元投融资渠道,促进旅游运营管理

    旅游风景道投融资需求较大,回报周期长、投资主体与资金筹措渠道不明确等问题是国内旅游风景道建设的一大障碍。想要解决目前旅游风景道发展的瓶颈,提供稳定的资金保障,必须打通多元风景道投融资渠道,加强政府引导、企业与相关组织支撑与个体支持,使社会主体全面参与到旅游风景道建设当中。

    首先,建立完善的旅游风景道资金保障体系。加强政府监督与管理是落实资金筹措,保障旅游重点项目建设、运营与维护的前提。其次,要从公有资金与私有资金两个层面拓展资金来源。一是国家层面建设旅游风景道专项资金,征收旅游风景道重车税费、汽车零配件销售税等资金纳入到风景道专项资金中,切实保障政府扶持资金投入到位。二是采用PPP模式吸纳社会资本,政府通过补助的方式缩短建设项目的成本回收期,同时创新政企合作模式,保障国家与投资者的双方利益。三是充分利用发行风景道债券融资方式,通过国债资金带动旅游风景道自身的融资能力,发行地方债券增强其对旅游风景道建设的资金控制能力。

    (五)提高游客人文素质水平,增强当地民众认同感

    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当地民众较高的拥护度和认同感。尤其是像旅游风景道这样的新生业态在发展初期面临着是否得到群众支持的挑战。因此,旅游风景道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加强宣传引导,增强当地民众以发展休闲旅游带动经济增收的自信心。另一方面,要从游客的角度加强文明引导,提升游客文明旅游的素质水平,保障人文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

    以培养当地居民生态保护意识、加强资源保护宣传教育为目的,对旅游工作者和当地居民进行定期专业培训,增强当地居民对风景道建设的认知度和接受度,提高旅游工作者旅游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让当地民众切实成为风景道建设与当地旅游业发展的传播者、践行者与受益者。对旅游者采取制度约束为核心、道德约束为补充的管理措施,改变旅游者行为自律性不足、文明素质不高的不良现状,全面提升旅游风景道整体旅游环境,有效解决由于资源、空间有限造成的环境破坏问题。

    “免责声明:图片及统计数据来自互联网,如有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风景道:道不尽的风景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utac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