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货币成本和总成本之间有区别的,比如时间成本,获得有价值信息的可能性。 每当做决策时,我们要权衡的是全部成本,不仅仅是货币成本。在大多数情况下,中间商是帮我们减少总成本,而不是增加总成本,而中间商之间的竞争,会降低总成本。
案例:美国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给美国政府建议讲征兵制改为志愿兵制,使美国政府以最低的代价招到最合适的兵。 在淘鲜达等买菜app上买菜,可能比菜场贵,但是节省了时间。
思考:电子产品越来越便宜,药品越来越贵,原因是什么?
1.药品的研发周期和成本高,专利保护期不长,过了专利保护期后,大量仿制药出现。
2医院运行的一部分成本转嫁到药价上;
薛大的思考:1.研发周期长,往往需要10年,需要投入数亿的金钱,而且不确定非常高。2.药物有专利期,审核期,审核期在专利期之内。所以专利的有效时间就会变短,必须要在很短的时间内把所有成本都收回来。 3.制度上的原因,药品准入门槛很高,稀缺资源。 4.繁杂的医保系统,使得用药的人(病人)和掏钱买药的人(如保险公司)不是同一个人。真正买药用药的人,没有积极性去控制用药的支出。
沉没成本不是成本包含了两层意思,有时候我们需要果断地放弃,有时候要学会将就。
我们不看沉没成本,而看边际成本和边际收入。
2)从成本的角度定义盈利和亏损两个常见的经济学概念:无论是盈利还是亏损,都是意外,刹那间完成。一旦出现盈利或亏损,我们就要重新评估资源。资源未来使用的成本,就在新的评估水平上进行计算。
3)成本决定论是错的,不是原材料成本决定最终的价格。而是最终消费品的供需,决定了最终消费品的价格,而这个价格,再反过来决定前面每一种生产要素的成本。
思考:
“好生意如果旱涝保收的话,当人们逐渐了解之后,好生意就不再是好生意了。"
我思:旱涝保收的生意不受环境影响,人们了解后就知道如何运作使其盈利,大家都加入这个生意之后,市场竞争激烈,加大了资源使用成本,盈利降低,自然不是好生意了。
薛大:第一层含义,企业内部,企业如果盈利,企业的主管人就要在企业的各种要素里,寻找那些能带来额外收益的,也就是盈利的要素,把他们确定下来。一旦确定下来,她们的要价,付费就会涨上去。而那些拥有这些要素的人,不一定是企业的所有者,有可能是劳动者,有可能是参与企业经营的。这些要素的所有者,自己也会感觉到,自己是给企业带来盈利的要素。他们这些要素会受到其他用途或其他企业的争抢,所以迫于竞争压力,企业的所有者,带来意外收入的资源的所有者,都会重新评估他们的价值。如果企业遇到亏损,同样的过程也会发生。所以整个经营活动,就是一个不断重新发现,不断修正对各种生产要素的估值的一个过程。第二层含义,在企业外部,一旦出现旱涝保收的生意,其他竞争者就会争相提供替代品。然后他们会夺走原来被你独占的那些用户,被你独占的那些需求。第三层含义,是那些铁饭碗,金饭碗。一旦人们发现这份工作是个铁饭碗,那么工作的竞争就会加剧,进入的门槛会抬高,搞到后来再进去已经得不到什么额外的好处。
“凝聚人类劳动产品越多的产品,价值越高,这个观点对不对?”
我思:不对,比如钻石;钻石凝聚的人类劳动没有手机等电子产品高,但是价格却高于电子产品,因为钻石是稀缺的,而且富人愿意为它买单,奢侈品也是如此。 价值由使用者决定,不是生产者。
薛大:世界上并不存在合理的利润率和亏损率,价格的决定总是从供需再到生产的原材料成本。比如美国总统肯尼迪遇刺的几秒钟的视频,电视台就开出了天价来购买。
4)经济学里所谓的租就是对资产的付费,资产包括土地,矿山,人的才能,发明创造,甚至是特权。只要能带来收入的资源都叫资产,而对资产的付费就叫租。
有一种资产,不以收费的变化而变化,这种资产带来的收入就是租,这是一种相对旱涝保收的收入。
5)竞争无处不在,只要有竞争,就有资源消耗。在政府规制下,人们为了争取特殊的优惠或经营权限,就会展开各种竞争,在这个过程中总会产生社会资源的消耗。在经济学届,寻租一词特指这种向政府争取特殊优惠或权利的行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