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魂》这个标题听起来颇有些惊悚悬疑鬼故事的味道,而且这种味道也似乎与感官上的惊险刺激有些不能割裂的联系。但事实上,这却并不是让读者吃饱了没事找消遣、找刺激的作品,而是一部正经的通过介绍、分析一个事件,来反应一段史实,揭示一点道理的作品。
孔飞力这个起了个中国名字的美国人,将发生在大清乾隆年间,那场轰轰烈烈的叫魂案的始末描述了一番。然后把上至帝王下至盲流,各社会阶层在处理一件事情上的清醒、迷茫、笃定、无助等等不同的心理,以及在不同心理驱动下的行为也展现了一番。
看过之后,固然不会有感官上的惊险刺激,但心理上的惊险刺激,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我们总喜欢站在旁观者的角度上,对周围、对过去发生的事情指指点点,无所顾忌的发出些不负责任的狂言妄语。这是因为对于这些被评论的事情,我们处于旁观者清,事不关己的立场。而一旦那些谈论起来举重若轻的事情,摊到了自己的头上,又怎么会表现出“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潇洒样子来呢?怕是一样的左右为难、无所适从吧!因此看书时对书籍里那些看似荒谬的行径的耻笑,也许并不怎么合适,如果换个位置,我们所做的,也一样会荒谬可笑吧。
叫魂案发生的年代,并不如现在一样,在那样的年代,大多数人是愚昧无知的,地与地之间是相对封闭的,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也是难以流通的,每个人都被牢牢地固定在一个阶层一个地方,对于接收到的外来信息,只能凭着自己有限的知识和经历,做出无限且错误百出的理解,与理解相对应的行为,势必又会对信息源做出谬以千里的反馈。一次次错误的接收、理解与反馈,便把本无足轻重的小事,放大成了不可遏制的洪流,在这样的洪流的冲击下,叫魂案也就成了一出闹剧,当然,对于当事者来说,这闹剧则是不折不扣的悲剧。
人总是怕失去些什么,又总是想得到些什么。不论面对什么样的境况,这两种需求总有一样会主导着人的作为。叫魂案里面的盲流、庸众、官吏、大员、帝王,面对着剪辫、叫魂的传言,无不基于自己的所求而有所作为。胆大的借机妄为,胆小的避而不谈,错了的错上加错,对了的明哲保身。底层的人被传言迷信纠缠,惶惶不可终日,中层的人被前途命运左右,惶惶然朝不保夕,顶层的人被江山社稷牵绊,惶惶然如履薄冰。人与人之间的难理解难信任,产生了许许多多的猜疑和隔阂,而在许多看似坚定的作为后面,是对人心赌博般的判断。正是这种对人心不客观、不冷静、不理智的判断,才造就了这样一段荒谬和癫狂的历史疑案。
而不管大人物,还是小人物,人心永远都是琢磨不清的,鬼怪并不十分可怕,十分可怕的永远都是人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