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小学和初中是在同一个学校,叫道超联中,我家离学校不远,听见学校的预备铃响出家门,一路小跑到学校基本不会迟到。不过,我们跑的时候很少,除非是早晨起来的晚了或是中午睡觉醒来,发现路上空无一人时。大多时间内,村里的孩子们都彼此叫喊着等够了三五成群,嘻嘻哈哈着,指这看那地悠荡在去学校的路上。我们去学校,要先走一截村口的大埂。然后下坡走上一条看着很长的小路,它直通学校,是这一片孩子上学的必经之路,路两旁都是庄稼地,小麦水稻交替着掐头去尾占据一年四季,偶尔还有种紫云英的,搞不清楚是中间插科打诨长大犁掉用来做绿肥,还是偶尔替换主粮作为一季的收成,但记忆中一个跟紫云英有关的画面却永远定格了下来,那是一个傍晚,去学校上晚自习,远远地就看见一个女孩拿着书在紫云英地里绕着半圈背读,那是村里一个王姓的女孩,很勤奋但成绩一直不算突出。高而白,头发自然弯曲,这遗传了她的母亲。夕阳的余晖映射在她年轻丰盈的面庞上,嘴巴一直在动,时不时眼睛微闭,大概是刚刚读背到的而现在又忘了,她的脚下四围,簇簇翠绿的紫云英正开着紫色的小花,一朵朵傲然挺立……小路的开始,也就是大埂刚下坡的地方是旁边水塘的一处边界,这个水塘很大,串联着大埂和小路左边的许多田地,春夏之交,塘里就长满了菱角和鸡瑠子的秧子,菱角的叶子小小的,分开平铺在水面上,安静地占据着自己的一席之地。鸡瑠子的叶子则是大而圆,上面长满了肉刺模样的凸起,匍匐在水面,霸道地向四周蔓延,挤得旁边的菱角秧有时候也不得不违背自己的本性翘起几片枝叶,当然,靠近路边是没有的,有一群上下学经过此处的孩子,塘边哪怕长跟水草也要捞上来玩个半天。秋冬季节的早晨,水面会升起一层层的白色水雾,有些深不可测,早读的路上如果落了单,还是很瘆人的。那时候,村里的孩子很少有去城里上学的,相反的是,还有几个城里的孩子来我们这儿上学,所以这条路上孩子很多,特别是早晚上学放学,热热闹闹的跟早年乡村的集市一般。话题很多,需要表现的情绪情感也很多,哭的笑的推的闹的,都有着各自的崭新理由。村里哪天新丧了人,无论老人还是年轻的,那段时间晚自习回家的路上,总有一两个孩子突然就在后面喊着“谁谁来了”,这谁谁就是村里刚刚离世的那个人,众孩子们便不知人疾苦地跑着笑着,乱作一团的嬉闹。初二时,堂姐跟我一个班,她家离学校远些,有段时间下晚自习就跟我一起住,早自习再一起去学校。暑假前后的一天清早,附近秧田里,听有东西在翻腾,我们凑近一看,是条一尺来长的鱼,露出白白的大半个肚皮……这条还在活蹦乱跳的鱼被我们带到学校,送给了教室门口住的老魏老师,老魏老师声音洪亮,平时就喜欢笑,那天早晨看到鱼时更是高兴地合不拢嘴,说晌午炖鱼汤喝。给了我俩极大的成就感。
人划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