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从小我就不喜欢写作。800字的作文常常要靠分段和标点来凑,日记也是在开始和停止之间不断反复。我喜欢看书,喜欢听人分享,但我害怕写作,害怕与人分享。这个害怕是:我觉得自己做得不够好。
对于日复一日的安逸生活,我没有安心,反而变得焦躁不安。我想要突破,却似在空气中打拳——使不上劲。
今年1月,我参加了小六老师的“21天训练营”,其中一个重要主题是“写作”。从老师分享的个人经验以及他人的案例中,我更深刻地认识到了写作的必要性。写作,是对输入的内容以及对自己的想法进行梳理的过程,更是自我了解的过程。这就像一个管道,若只进不出,管道就会堵塞,只有一边输入一边输出才能通。
2.
我用小六老师介绍的“主题阅读法”,用一个月的时间读了几本关于写作的书。
《专栏写作的艺术》:虽是关于专栏写作,但一些技巧是互通的,干货比较多。
《麦肯锡教我的写作武器》:关于写作技巧,首推这本书。
《不安的时候,坐下来写》:整本书围绕“静坐”“冥想”“慢走”来展开,禅意十足,个人不太喜欢。不过有句话对我挺有帮助:写作就如同画画,只是换种方式来记录每个细节。写作,需要细节。
《关于写作——一只鸟接着一只鸟》:给直觉腾出空间,不再跟理性交换意见。写你的童年,因为那有无限的素材;感觉无从下手时,锁定一个小片段或小故事,一只鸟接着一只鸟来写。
《成为作家》:建议作为第一本来读。《麦肯锡教我的写作武器》的重点在技巧,而这本,是技巧之前的内功修炼。
3.
“写小说就像夜间开车。你的视线只达车头灯照得到的范围,但你还是能这样走完整段路。” ——《关于写作》
原来,作家并非一开始就知道结局,而是一边走一边探索,他们甚至也有写不出东西抓狂的时候。这个认识瞬时改变了我对写作的看法,让我变得有勇气尝试。
曾有好多次我想写点东西,因为害怕随着时间的流逝,一些美好的记忆也会消失。可当我面对空白的笔记本,尽管我的脑海“唰唰”地闪现不同的画面,我却无从下手。现在,我决定试着“一只鸟接着一只鸟写”。
我选定了一个时间,打开为知笔记开始写我的童年,不管时间顺序,不管上下文衔接。头脑中闪现了什么画面,我就用文字描述。文字如同我的画笔一般,让我把头脑中的世界呈现出来。这一过程真的就和打开藏宝密室一般,越是不限制自己,越是浮现了更多的记忆。写着写着,莫名开始热泪盈眶。对我而言,这真是一个新鲜的体验!
《成为作家》说,要把自己看作是两个人,“意识”和“无意识”。写作时让“无意识”主导,不要约束他怪诞的想法;写完之后才由“意识”来重新阅读,批评修改。
这篇文章,就是我践行的第一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