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做出“心”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论语》。
大多数时候,是否用心,决定了你的做人态度。点赞还是评论,反映出你是否用心。
关注而且关心,评论才有温度。
昨日,有好友在朋友圈中发了一条重要新闻:“二宝出生,母女平安”,还配了一副开心表情,幸福之情溢于言表。忍不住第一时间送去祝福,评论一句“好重要……祝贺……”。当时排在沙发的位置,很长一段时间,在我之后并没有新的发言。当时顿觉自己很赞,这么早便表达了祝福,好友想必非常感动。
傍晚时分,好友又连续发出两条状态,晒出两组收到祝福的截屏。这招够取巧的,我不禁想,他定是犯懒不愿一一回复感谢吧。打开一看,不禁咋舌,竟然有足足18张截图。瞧人家这人气,真令人惊叹。
第一张图,五颜六色的头像拼成了一幅巨大的众生相,好似一张打乱了的拼图游戏,看不出名字,也没有代号。仔细辨认,原来是点赞者的合集。光凭颜色,却又如何分辨谁是孟良谁是焦赞?
紧随其后的17张截图倒还清晰明朗。但凡有语言表达的,均按时间顺序依次排列,有名有姓有头像,好似婚礼上的随礼账簿。风采各异的长词短句夹杂着奇妙动人的表情,好似展开了一场粉丝圈里的诗词大会。
忍不住四处探寻自己的所在,翻过去倒过来,最终在倒数第二张的角落里寻到了我的踪迹。我的评论之旁,新添了几位共同好友的相互讨论。长短纵横、延绵半篇,竟是如此温暖舒适。
原来,精心准备一句评论,还能如烛火一般照亮一隅,虽然微弱,却有温度。相比那张花花绿绿的群雄点赞图,评论自会留下经久不衰的回响。
在乎却不在意,点赞又有何用?
最近,开始陆续在朋友圈里发文章。想把自己认为好的观点、美的文字以及切身体会分享出来。前几日,出差途中一篇散文《半山里,那个遥远的她》,引来无数好友点赞,还被众多朋友评论转发。意想不到的幸福,让我一时间飘飘然了起来,以为自己就是传说中的“文艺青年”,感觉自己似乎成了无所不能的“作家”。
随后几天,为了履行日更诺言,陆陆续续写了几篇不同风格的文字。每日一更、每日一发,期待朋友点评,渴望粉丝狂欢。时不时的刷新一下朋友圈,如果纹丝不动,便怀疑网络出了故障,或是手机有了毛病。如果有人点赞,便心中窃喜,再次充满写作激情。
一次午饭,和好友聊起最近写的文章。眉飞色舞剖析心路历程,如何以物喻人,如何暗中嘲讽,某某角色来自哪个原型等等,口若悬河、滔滔不绝。环顾四周,有人低头玩起了手机,有的开始顾左右而言他,有的起身要去加菜。只剩我那最爱我的二哥还在认真听讲。
忍不住让他点评,他却说了实话。他说,其实你的文章我都没细看,不点赞,怕你怪我不够朋友。旁边几位纷纷点头,齐刷刷的如同朋友圈中的点赞。
原来,屡屡获得的点赞,只是大人哄小孩般的善意欺骗。看似鼓励,实则无益。相比这些随手点亮的心形,一个笑脸反而来得实在。
其实,关注不代表关心,所以不必刻意要求他的点赞。点赞不代表喜欢,所以不要以为自己已经做到最好。
或许,评论也不代表他对你好。但即使一个最简单的符号,也说明他在用心跟你示好。所以,加油努力做到更好,自然可以收获用心的美好。
网友评论
嘛,至少一堆关心点赞的,更多看缘分了。
点赞的至少看完,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