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素雪
嗨!亲爱的,你们好!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杨绛传》的第二章:大学时代。
在本书的第二章里,杨绛在北京大学生活中,发生了决定她一生命运的事情,这就是与钱钟书的相识与相恋。
1928年秋天,杨绛考入东吴大学,在东吴大学上了一年学以后,她就面临着人生第一个比较大的选择:大学分科(即分专业)。
老师都认为她有条件读理科,但杨绛心里却有些踌躇,她回家求教父亲该学什么,父亲回答她:没什么该不该,最喜欢什么,就学什么,喜欢的就是自己最相宜的。
杨绛喜欢文学,但当时的东吴大学没有文学系,她最终选择了政治系。只是她对政治学毫无兴趣,课余时间都在图书馆里博览群书。
杨绛极其喜爱看书,她和父亲曾经有一段对话,特别有趣。
父亲问她:“阿季,三天不让你看书,你怎么样?”
“不好过。”杨绛说。
“一星期不让你看书呢?”
“一星期都白过了。”
父亲笑道:“我也这样。”
读到这里,眼前不由浮现出父女两人围坐在火炉旁一起看书的温馨画面,感觉特美好。
当杨绛面对人生第一个重要选择(选择所学专业)时,父亲只是轻描淡写地告诉她:喜欢的就是自己最相宜的。
尽管当时杨绛没能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专业,但是她却已经清晰地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想学什么,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她自然不会跟随大众潮流,也不会人云亦云。
回过头来看看当年的我们,似乎并没有很认真地思考过自己究竟喜欢什么,想学什么,将来想做什么。
人生中的每一个选择,都将决定着我们接下来要走的每一步路。所以,学会选择很重要。而学会选择的前提是:我们要了解自己,知道自己喜欢什么,还有我们真正想要的生活是什么样子的。
秀外慧中的杨绛和才高八斗的钱钟书的结合,并没有什么浪漫的爱情故事,他们就是那样简单平淡地相识、相知、相爱了。他们志同道合,又都爱好读书,喜欢文学,彼此欣赏,很自然就走到了一起。
按当下的说法就是:在对的时间,遇到了对的人。
不用过多的言语,唯有一句:原来你也在这里。
这样的爱情,真好!
愿我们都能在对的时间,遇到对的人,更重要的是选择了对的人,一定要学会珍惜。
亲爱的,今天的读书分享就到这里,非常感谢你愿意与我一起读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