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想法
潦草地写完,未完成的潦草

潦草地写完,未完成的潦草

作者: cb421539b48b | 来源:发表于2019-07-20 20:22 被阅读0次

    贾行家,这位网易博客名叫做阿莱夫的作者,并非职业作者。关于他的简介很少,只在一些报刊和网络媒体专栏里看到过他的名字。这本《潦草》是一部杂文作品集,是关于生活的记录。有作者亲身经历的,也有道听途说的。比起作者的第一本散文集《尘土》,这本书不过是由一条条微博构成,全书只有15万字左右。但可以说,它是贾行家的一部真诚制作,是非常真实的一本书。

    白岩松评价这本书的文字“有劲儿又无力,热热闹闹地感伤着”。史航认为在书中“获得了不可理喻的安慰”。都说贾行家的文笔如凝胶一般,而脱口秀演员李诞更羡慕、敬佩他的诚实。

    这本书为何取名《潦草》。其实,一开始这本书被称作“他们”。后来作者认为,是他自己在网易博客后关闭后,草草收录的,而他在书的序言中也写到“我见识到的许多事情,都轻率得像打草稿,但不会真有重来的机会,如许多人的一辈子”。书名由此而来。

    《潦草》这本书,连贯性的讲述并不多,跳跃性较强,给人一种破碎的感觉。不过在书里面,贾行家把一个个片段分类,放到一个个章节里。这本书,有记录着大街上都是贫困潦倒的景象,店铺倒闭废弃多年,乞讨的人突然多起来,斗殴的人也越来越多;大树一夜之间被砍掉,所有的部门却不知道原因;有记录着夫妻相互折磨,无休止地争吵,形同陌路,小孩不断地哭。等等等等。

    那么,这本书到底讲诉的是什么故事,什么生活呢?

    被称为“冷嘲段子手”的作者,贾行家擅长的事,就是探讨人在某种环境下的生活与抉择。

    书中的十几个章节,反映了人们迷失方向,灵魂无处安放的状态;反映了人们无可奈何,又不得不选择的情景;同时也反映在人们在生活窘迫的环境中,又依然坚持向前的态度。

    书中,零零碎碎记录的太多,也都是平凡的故事,却能得到白岩松老师的极其赞赏,并推为《读库》当年已经出版的四期里的“最牛的一篇”,引起读者的共鸣。这里,我将围绕市井、活受这两个主题,来解读这本书的内容。

    说到市井,书的开头,首先把我们带到一个旧城区。那是一个既冷漠又慵老的画面。

    有一位每天都带着儿子散步的老先生,贾行家把他称之为老干部。他们每天玩的开心,聊天也很融洽。但是他们消失一段时间了。贾行家写道“人们觉得是老干部没了”。

    人死如安静空旷。贾行家用这样的开头,来引出靖宇大街的荒凉。我来简单介绍下这条大街。静宇大街,是哈尔滨最早的大街,拥有105年的历史,是经商之地,也是重要的交通集散之地,全长2190米。而就是这样的一条街,沿街的许许多多铺面都是倒闭的,荒废在那里,树叶被形容可以毫无阻拦的被从街头吹到街尾。

    在这条大街上,有两个有趣的女精神病人。她们穿着那个年代标志性的红呢长裙和绿呢披风,手挽着手,在这条大街上走着。贾行家讲述到,她们就像是巡游在旧世界里。

    是的,在这样的市井里,生活就在荒凉中度过。

    而另一些精神病人身上。他们,有的喜欢在这条大街上进行交通指挥,有的喜欢呆在办公楼外,然后傻乎乎地坐着,要么跳舞、骂人,或者嘴里说着一些并不详细的脏话。面对这些情况,保卫信访的干部是不会去干涉他们的,因为他们懒得干涉。

    后来这栋气派的办公楼搬迁到了江的对面,也清静了几个月,可也没过几个月,精神病人又找到了新地址。至于怎么找到的,贾行家也说不清。

    老人的消失、大街的荒凉、精神的病变,构成了市井生活常态的一个要素。另一个要素是,人们在常态的生活中困苦着、前行着。

    有一对夫妻在街口做着卖香瓜的生意,卖瓜的车收拾得很干净、香瓜摆放在车里也是整整齐齐的。这对夫妻非常勤劳,早上四点就起来上货,而且一整天都在营业中。其实他们卖瓜的进货渠道跟别人一样,但是卖得贵,就连下雨天也舍不得卖掉一个瓜。这是为什么呢?贾行家写了一个小细节。卖瓜的夫妻自己设立了品牌,还做了文案。要知道,在营销市场上,文案起到非常好的作用。后来这对夫妻买了学区房,女儿也收拾得干净漂亮。贾行家在给我们讲述这个画面之前,用了一句话“做生意要有精神头”。

    是的,生活赋予我们苦难,我们却在困难中前行。

    就像这对卖馒头的小夫妻,他们把之前倒闭的那间包子铺给租了下来,没有做招牌,就把店名写在一张纸上,贴在门口。就在一整天也卖不了几个抽屉包子的时候。大家都觉得他们过不下去了,可是这对夫妻用了辆旧自行车就推到街上去卖。还别说,买的人渐渐多了起来。后来他们还增添了发糕、苞米、自制大酱、咸鸭蛋和咸菜一起买卖。贾行家说这家人“就像雨后抖动的一株小草”。

    不管风雨如何,也依然朝着向上的方向。而有的人,在这样的环境下,却迷失了方向。

    卖啤酒的一对男女,因为旁边是做新疆羊肉串买卖的。因此这对男女的啤酒生意也不错。他们生意好了,就想着租下一个废品站开个小旅馆。可这小旅馆装修完了,不像前面卖香瓜的小夫妻,不收拾也不整干净。贾行家形容脏得像废品站。肯定没有人去住,那怎么办。这又回到前面说的包子铺,可是这对夫妻不像他们,不会蒸包子。那就雇人吧,到最后生意暗淡,人也雇不起。没有生意,人就会郁闷。再最后,这对男女用吵架来解闷。当然这是一句讽刺的话。除了吵架,他们还摔盘子、砸碗。他们的女儿呢,也不像包子铺的女儿那样干净,而是泥猴模样的在旁边不说话。贾行家用“没精神头的一家”来形容这个家庭。

    贾行家记录下的这几个市井故事,虽然说是草草地概括,但却是一种真实的写照。他把再平常不过的故事,写出了困、苦、无奈的沉思。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像一幕又一幕的电影画面,扩大又缩小,拉长又靠近。这些故事的背后隐藏着痛和无奈,就像一层一层被拨开的洋葱,让我们看到最深处的真实。感受到,时代漩涡中,一个又一个人,如蚂蚁般活着的卑微与渺小;琐碎细事中,活着的人的命运与姿态。正如贾行家写道:“由于人的渺小,现实永远令人惊奇”——

    贾行家就是通过这样的平淡而真实的故事,让我们领悟到更加深远的思考。

    可以说,《潦草》打动读者的地方,正是作者的这种真情流露。困苦也好、无奈也罢,处处彰显真情实意。

    如果说,《潦草》里的市井生活,是困、是苦、是无奈,而“活受”这个主题是麻醉、是痛、是失望。这也就是本书的深刻性所在,更加引起人心的同情。

    我们来看看“活受”里的人物故事。

    有一个老实人,一直是一个和和气气,且十分善良的人。后来,他突然变成了嗜酒入魔的人。不仅如此,喝光了酒,没钱买酒喝,就在家里殴打着自己的妻子和女儿。是什么原因,让他变成了,跟那些在零下几十度的街上的人们一样,天天喝着大酒,喝醉了就吐在大街上,吐完了又继续喝酒。

    这种麻醉的酒生活。似乎,酒像是生活中消愁的一种选择,酒可以变成生活的安慰。

    每天睡在大厦屋檐下的流浪汉,脑子里总想着,喝上点白酒,在严寒的冬天或许可以睡得更暖和。

     

    无话可说的男人们,晚上组个酒局,今天一场,明天一场的喝;不管是啤酒,还是白酒;不管今天酒喝多少,谁喝多少,明天还是继续喝。喝吐了,喝得不省人事,也没关系。他们把自己当成了装酒的容器。

    生活不仅用酒来麻醉,就连同精神,也用来了麻醉。

    那个不可一世的纺织厂,经历了大爆炸,不仅炸开了保护工厂车间的,四十公分厚的水泥墙,就连距离工厂几公里内的玻璃也被震地稀巴碎。那些正在工厂里操作的年轻的女工人们,有的生命随着爆炸声,在工厂里粉碎;有的全身毁容,再也嫁不出去。尖利的哭声常常伴随深夜。不敢外出的女工人们,拿到的生活补助越来越少。面对毁容的面孔,她们除了用生活补助购买化妆品外,就靠打麻将获得的输赢来继续生活。

    而大工厂被卖,退休工人认为可以幸运地拿到几百块的退休金,就感到满意;不再爱种地的人们,拿到相当于几百倍年收入金的安置款,高兴地搬进了新楼,以为按照这种算法可以生活个几百年。

    生活最可怕的,往往是无所谓、无奈、没有了希望,再也没了精神。这里的无所谓就是不在乎了,自生自灭也好,百无聊赖也罢。

    只要还不死,那就先活着吧,凑合的活着吧。贾行家记录下的这些人物,就是以这样的姿态活着,没有了向往的精神。他的文字里,一点也不掩饰这种消极。而这些消极的文字,一字一句,直击我们的内心。

    为了更真实的反映这种生活,贾行家连续用了几个记录事件来作为补充。

    女孩的爸爸,眼睛看不见,死了之后,女孩的妈妈跟着疯了。女孩靠着每个月领一次救济金来生活,而每次去领救助金,女孩又需要在记者的采访下演示不幸的生活;遇到了麻烦的快递员,一边送着快递,一边寻找着像是记账的笔记本,心里的苦楚,随着翻动的记账本咒骂出来,当手机响起的时候,也还得装模作样地说声“您好”;那个只有春节里才能选择陪儿子几天的女人,每次贪婪又直勾勾地见到顾客的小孩都要说,她家的孩子也长这么大。

    生活本是无奈的过,变得寡淡。要是精神再不断麻醉、被摧毁,就演变成了自欺欺人的悲凉。

    考了几次研究生的女学生,终于没有等到最后一次成绩结果,就以微笑的方式跳下了楼;写作有了点名气的姑娘,以为自己内心也跟着强大了,就在去远方的路上结束了生命;家住很远的女中学生,被老师逼着回家取作业,从窗户爬进阳台的时候被摔死,青春就这样被烟消云散。

    贾行家写下的这些生活,经历了梦想的破碎,经历了绝望,被迫,不知所措,万念俱灰,成了一种无声的悲哀。

    他在书中说到“没有力量做怪人,只能说句怪话”,而书中记录的这些故事,却非常有力量的把我们的情感自然地牵引着走。

      这也就是《潦草》真正要带给我们的感受。

    《潦草》是以悲与情为统领,讲述了触动心底的故事。书中讲述的每一个故事,平平淡淡,不像小说那样高潮迭起。但是,这种平实,却并发出敲打,让人发自内心的反省,感到真诚。

    在《潦草》这本书中,贾行家提供的是一种新的讲述时代与历史、生活与命运的故事方式,又不单纯地给我们讲故事。比如在书中记录的大人们冷漠的站在一旁,看着孩子们去打抢货车;工厂的废水渗透到土里、井里;农民羡慕犯人的伙食;老太太带着小孩横穿马路,小孩被大货车开过的风刮倒,老太太还是若无其事扶起来,又继续横穿马路;一大把年纪的老人,还需要整天出去下地干活。

    这本书,既是多倍镜,也是万花筒,寄寓了更加丰富的意义。

    《潦草》这本书的阅读方式也很灵活,全书十几个章节,都不需要从开头到结尾,按着顺序来看。尽管每个故事较散且碎,每个章节所体现的主题都是独立的,但是十几个章节合起来,很充实的诠释了生活与人物故事,真诚探索和表达了社会和人性。

    贾行家在开篇中说过“当我怀着同情在记这些条目时,想谈论的是做了一回人所感到的局限:于时间空间,于心智和力量,悲喜、爱恨、祸福、正反,这些经不起推敲的体验都是从这局限里来的。归人和过客,远道而来,映入眼底,又从另一面远去,如同我在他们眼中的去来。这就是我所知道的同情。”

    所以贾行家的这本《潦草》是发自内心的呐喊,用他的话来说,就是“把孤独说出来,把无能为力也说出来”。目的不是教化别人,而是让我们体会生活与生命的意义。

    一如他在书里写到:“生死是智力以外的困扰,死如影子,因生而存在。”“勇敢的不生和勇敢的生,都是英雄主义,基于对自己生命的掌握和尊严。”

    也正因为这样,这本书被推为《读库》当年已经出版的四期里的“最牛的一篇”,引起了千千万万读者的共鸣。

    另外,贾行家凝胶一般的文笔,难得一见的真诚,敢于将庸俗的生活展示出来,让《潦草》这本书多了一些刺激。

    正如余华在《活着》里写的那样“生活是一个人对自己经历的感受,而幸存者往往是旁观者对别人经历的看法”。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潦草地写完,未完成的潦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uzul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