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广东省中山市教育教学研究室 郭跃辉
四、走进宗璞的文化世界
优秀的散文作品在写景写人、状物抒情的同时,总会渗透出某种独特的文化意识,其中包括对时代社会的反思、对人文精神的彰显、对个体生命的尊重、对生存境况的理解等等。因此,我们还有必要通过语言、形象、情感的桥梁,去探寻宗璞笔下潜在的文化世界。
问题四:请选择一个角度,阐述宗璞散文呈现给你 怎样一个文化世界?
备选角度:时代社会、人文精神、 生命意识、文化氛围、生活环境等。(时间:10分钟。)
答案预设:
小组一:我们读出了一个充满生命关怀的文化世界。
在《紫藤萝瀑布》中,作者写道:“流着流着,它带走了这些时一直压在我心上的关于生死的疑惑,关于疾病的痛楚。”还有“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这就是作者在紫藤萝身上发现的生命意识,正是在这种生命意识的促动下, “我”从“不由得停住了脚步”变为“不觉加快了脚步”。
在宗璞的散文集《铁箫人语》中,我们还读到了一篇《哭小弟》,我想《紫藤萝瀑布》中的“生命意识”与作者小弟 的去世有着某种关联。
小组二:我们读出了一个对“文革”充满批判与反思的文化世界。
《紫藤萝瀑布》中作者说到十多年前家门外的一大株紫藤萝时讲了一句话:“那时的说法是, 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我觉得“那时”就是 “文革”时期,这是对那种生硬联系的逻辑的批评。
《燕园树寻》中,当槐树给作者的生活带来不便,而且申请没有批准时,作者又说:“后来忍无可忍,密谋要向它下 毒手了,幸亏人们忽然从‘阶级斗争’的恶梦中醒来,开 始注意一点改善自身的环境,才使密谋不必付诸实现”,这其实也是对“文革”的批评。
再比如在《好一朵木槿花》中,作者直接说:“文革中许多花木惨遭摧残, 它却得全性命,陪伴着显赫一时的文冠果,免得那钦定 植物太孤单。”字里行间也有对“文革”的反思。
小组三:我们读出了一个充满人文精神的文化世 界。
在《好一朵木槿花》中,作者赞美在恶劣环境中开 花的木槿,不仅是生命意识的彰显,同时也是歌颂一种 顽强不屈的精神。正如作者所说:“拿着它,任何愿望 都会实现,因为持有的,是面对一切苦难的勇气”,这正 是一种可贵的人文精神。这篇散文的结尾令人回味无 穷,在逆境中绽放的木槿花,在顺境中却不再开花,作者流露出一种深深的失落感。
小组四:我们读出了一个学识渊博的文化世界。
宗璞不仅对外界的花和树观察细致,同时知识丰富,对 这些花都很了解。《燕园树寻》中的三棵松,其实就是作 者的父亲冯友兰先生的“三松堂”的来源,这不是普通 的松树,而是冯友兰先生深厚的哲学功底的载体。这四篇文章中写到的花、树以及其他环境,都是在燕园, 也就是北京大学,读这些散文,就像是在北京大学校园里徜徉、游玩一样,自然有一种浓厚的学术氛围。
【说明】这个环节的设计,其实是引导学生对文本既要“入乎其内”,又要“出乎其外”,能够结合时代背 景、创作背景等对文本进行更为深入地解读,读出散文的人文气息与文化韵味。这也是与宗璞“文人散文”的 特点相适应的。
五、拓展延伸
解读完这四篇散文之后,教师还应该趁热打铁,请学生继续阅读《铁箫人语》或《宗璞散文》等“整本书”, 并结合课堂研讨的问题,写出更为厚重的读书笔记或小论文来。这一点也是群文阅读的题中之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