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来到三十里铺,是因为牧沙构思一部小说,计划了行程路线。而三十里铺,从最早的贤哲时期发生的憾人故事,在几百年后的今天,了解到它的真实事迹,使人心情澎湃。
我对历史一点也不了解。从牧沙和少军的谈论中,我对“古城”有了一些概念上的了解。
我们到了古城街,是正午时候,天气忽儿凉爽忽而炎热,让人容易忽视对季节的敏感。
人在大地上行走,能够随心走在街上,感受过去的时光,显现于眼前的,是心际掠过的印象,是历史的昨天的美丽。
陌路人擦肩,从身边走过。孤独使人感到一种存在的失落。
古城阁楼,大理石装饰的高雅格局,光洁而明亮。
中国传统的古代建筑在这里可见一斑。建筑艺术,它带着历史的温度,并保存着原始的美感。但是我此刻关注的不是楼阁建筑。
我们迈着轻盈的步子,感受历史的昨天。
这里有盘居的祥云气息。从古城之门的跨入,没有任何准备。难怪腾飞的感觉,是在梦里体验。虽身近指间,却是另条河流。
阳光和热流在头顶旋转。像是海水浮上了脸面,轻轻地流动,又变成了空气;像是春天的微风拂着面颊。只有此刻是静的,美的,和谐的。
我们又接着来到一个小果园,挂在树上的桃子已经红了,特别吸引惹人,我欲摘尝,但又觉不妥,毕竟主人不在。
人很难获得清静,很难像今天坐在桃树和松树间。这个小园林,充满了语言的气息,且身心有被带入的感觉。世间难得如此宁静一刻。在这里栖息,心灵会变得柔和。
盘居的气息上空,发出了雷声,云彩瞬间密布,天空下,一片静谧。
我们离开的时候,园内未见一人。
从三十里铺,到去往“古城遗址”的路上,密布的青云,渐渐远了。牧沙躺在车内的沙发座上,心思萦绕着“古城”种种历史画面的印象。但一路大都围绕小说话题。
在路边又问了路人,我们才向右一条水泥路开进去。中途又有分叉路,我们继续向右拐进。两旁都长满了树,庄稼一片绿油油。只单行道,车换了一下呼吸,一会儿功夫就到了农家地头。又有两条岔道。我们停下来问路。车停下的手右的路口边立着一个标示碑,上面写:“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车的左前方,一男一女,正在对着一个石杆上面挂着的电表箱拔弄着,好像是电表匣子出了问题。那个黑瘦脸的妇女很生气,指责身边的男人。房屋前还有一个女人。少军上前打招呼,问“古城遗址”在哪里,那男的走过来说:“你是问对了,这里一片都是古城”
看出这个男人很想和我们聊,那个女人一直不断地催促。可能停电,担心冰箱冻的东西坏了,心里着急。也可能是如果她不急催,这个男人话匣子一打开会没完没了。看出这种事她没少着急。我们也只是问路,想看看南边的半截古城墙,打消了他讲故事的兴趣,匆匆离开了。
我们在古城残墙边拍照。和原野风景一起享受着大自然的美丽。
这样安逸的古城遗址地貌,在大自然的安抚中,静静地沉睡着。我们不难想象在几百年前的古城是一副怎样繁华繁荣昌盛的景象。
牧沙的专业照,少军在无意间抓住了他那神思魅力的一瞬,非常特质神韵。看来,艺术也是在最自然时才是最真最美的。
回来时,在古城街道,我们吃了一个很甜的西瓜。冷清的古玩店里,感觉不到聊天的心情。我和牧沙觉得没有耽误时间的意义。车经过三十里铺时下起了大雨。
从车里窗里向外望去,山川公路都在雷雨中沉默不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