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寒说:“好的文字往往给人两种阅读感受,一口气读完或者舍不得读完。”关于《皮囊》一书,我共花了48小时读完了它,然后用了48小时去回忆,最后我决定再读一遍。《皮囊》一书,它的文字似乎是一直以来我所期待能在书里看到的,他没有用华丽的语言去刻意的装饰什么,整个文字就像那个小镇上的生活一样淳朴。道尽了小镇及生活在那里的人们应有的纯情和朴实,还有不向生活低头的韧劲。
书中给我映像深的就是前三部分。
《皮囊》,几个小片段就描绘出了阿太骨子里的那份韧劲,也许她真的是一个用尽了肉体所有价值的灵魂。
《母亲的房子》,用几次建房子写出了母亲的坚持,不向困难生活低头的坚持;在母亲身上“人活着就是为了一口气”这句话表现的淋漓尽致,放在家里的老鼠药更能证明她的坚持、这是一种在生与死之间的坚持。这部分也写出了她对爱人的信任和爱人给她的寄托;母亲对父亲的爱从不说起,但她以建筑的形式,骄傲地立起;在父亲去世后,在后面的《我的神明朋友》部分中也写出了母亲内心对这份感情、这个人的爱和依赖。在这部分中最让我记住的一句话就是:“再走几步看看”,很平凡的几个字却一直鼓励着一个男人,一直坚持下去;其实在现在生活中也一样,不管遇到什么困难,再多走几步看看,也许就柳暗花明了;不轻易的放弃,不倒在黎明前的黑暗下。
《残疾》,书中出现了父亲,作者怀着厌弃、爱、不忍和怜惜、挂念,艰难的照亮了这个角色,这个存在在每个人心里,却又起不上任何作用的人;不,不应该这么说,他至少是母亲努力活下去的希望,原谅我的私心,在此不予评价。只记得这么一句话:“如果你爸不闹,哪怕生活再拘谨,至少我是觉得幸福的。”
关于《我的神明朋友》,应该自己也有经历吧,它也许是一种信仰、一种寄托。当你做不出决定或者想坚持自己的选择的时候,去问问这位“朋友”,他会给迷茫的你一点希望,他会给坚定的你一些支持,但这些也是信则有,不信则无的东西。
后面几个部分,都以身边出现的人物来书写自己的成长,从小学到大学到工作。好朋友的离开,是我没有经历,不能懂得,无法继续我的感想。这本书,刻在脑海里最深刻的就是母亲。一直读下来,读到最后也似乎读出了作者经历无数事情后的升华和还有那颗沉下来的心。【完】
上高中后就开始想:等考上大学,就用业余时间来写一本自传。我觉得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有个自传,哪怕写的很烂、哪怕读者只有自己。大学毕业了,工作快两年了,自传迟迟没有提笔;长大、有了越来越多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事;关于我的家乡、关于我的发小、闺蜜有说不完的故事,关于我遇到的一些让我改变了的人物也有说不完的感动,关于我的感情依旧有着说不清的幸福与酸楚,关于我的家庭更是道不尽的….只是这一切,不可言说。书中写的很对:“写作就是再过一遍。过一遍自己,也试着过一遍他人。把栏杆拍遍。把心再伤一遍。”或许现在的我还很脆弱,没有勇气去“把心再伤一遍”;又或许,现在的我还太小,还是把很多事情看得太重,不够沉稳。是否到了而立之年,我会将其所有看得淡一些;是否到那时,我才可以静静地提笔,重游过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