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见"自己,"看见"更

作者: 尹口快乐心yao | 来源:发表于2019-01-23 19:19 被阅读34次

#《皮囊》读后感#

文/快乐心

初识《皮囊》,原以为它会如电视剧《画皮》一样,有着奇幻诡异的神话传奇。当在微信读书,边听边读,感觉它是在讲生命中的各种人性。本书结尾,我仍在久久思量,忍不住去图书馆借来此书,仔细又品读一遍。

我想从几方面谈谈我所理解的"皮囊",很喜欢那句话: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百里挑一。

一,原生家庭对孩子的深远影响力

父母就像孩子的影子,你永远无法摆脱它的依附。好的关系可以成就孩子一生的快乐;坏的关系就像刽子手,残忍的剥离皮肉,直到不知道痛的感觉,怀恨而终。

蔡崇达受家庭中三个成员的深深影响,第一个是倔强自强的九十多岁的阿太,自摔跤后开始与自己的身体较劲。她说"肉体是拿来用的,不是拿来伺候。"我们的生命本来多轻盈,都是被这肉体和各种欲望的污浊给拖住。我想起了我的奶奶,多么的相似,同样是九十几岁高龄,同样是摔跤,不同的是奶奶无人照顾,为了不拖累亲人,选择绝食,残忍地告别人世。

第二个是他的父亲。人说久病床前无孝子,而父亲几次中风,屡进医院,一家人在一起用心守护。在重症监护室陪伴的时日,作者历经那些今天还谈笑风生,明天就消失的坚强病友。更加珍惜亲人的可贵。他看到父亲求生的意志,不愿屈服死神一遍遍地召唤。那病痛折磨的父亲,可爱得像小孩一样耍着性子,他露出了皮囊深层最真实的、毫无掩饰的内心。他眷念、嫉妒、折磨、妥协、无奈。他用苦痛的病体,把一家人紧紧凝聚一心,携手渡过难关。没有一个人选择放手。那种深挚的情感让人读来泪眼婆娑。想起我的妈妈,叔叔,那么仓促地就离开了,本应安享福年,却意外地走得那样决绝,没有留给子女半点回报机会,只有绵长无尽的悲苦。

第三个对他影响很深的是他的母亲。一个平凡的农家妇女,却有着坚韧的豪气,她撑起衰败的家。在困顿中,依然用建"房子"来树立农家人的尊严。房子就代表是残疾父亲的威严气魄。也在那个世俗的乡邻间扬眉吐气,终结流言的恶意。她像女汉子一样扛起一家之主的重责。她给儿子的影响就是互相依靠,但绝不依附。"家里有我,一边做事,一边照顾父亲,大事你做主,你能冲多远就冲多远",母亲一边给孩子最大的支持与安慰;一边又视"儿子"为一家之主,锻炼他的果断与担当。

然而形成反差的就是"天才文展"和"厚朴",同样是为人父母,却天壤之别。文展,一个被孩子们群起拥护,被母亲四处炫耀,却从来没有真正了解他的孤独。文展的封闭自我,脱离人群,就如在极寒的深潭将自己慢慢冻结。他那与生俱来的"兔唇"最终也成了一种恶俗的标签,把他的心一步步冷落到冰点。父母没有去尽最大努力去改变孩子的生理缺陷,没有及时去解救他。竟任一个有着极好天赋的孩子如夜空中的一颗星坠落消殒。

另一个深受原生家庭影响,在最好的年龄,成为家庭悲剧的牺牲者。寄予父亲希望的"厚朴"受父亲影响,那个永远出不去,困在乡村,能说英语的校长,有着闯荡世间的梦想,他借儿子的躯体,依附儿子的灵魂,去实现他的夙愿。

厚朴上了大学:"我要谈一次恋爱,最好马上破处;我要建个乐队,最好再录张专辑;我要发表诗歌,最好出本诗集;我要我的世界分分秒秒都精彩,最好现在就开始精彩。"

"没事,就让他闯闯,失败了,也当作是让他发泄发泄,他得把内心的欲望抒发完成啊,要不这一生就浪费了"

这就是一个袖手旁观的冷漠父亲,儿子退学流浪,实在无处安身被接回来,却任儿子病痛折磨,狠心地拒绝医治。好像是这副"皮囊"已经利用完了,毫无价值了,死又有何惋惜呢!"厚朴"的悲剧就是,巨大脑袋装着一个个庞大梦想,用和这个梦想不匹配的瘦小身躯扛着,到处奔走在一个个尝试里,最好被无情抛弃。

二,抗争命运,砥砺前行的有趣灵魂

文中作者很少提到"成刚",虽是短小片段,但我可以深深体味他暗藏的真挚情怀,那不愿触碰的伤感。

那个像伯乐一样赏识他,老家的电台副台长,生命中的挚友,一个分分秒秒为理想会激动到手发抖的工作狂,或是理想狂。在作者因事屡挂他电话,在临终莫名的天意安排下,竟连最后的声音都没来得及听见。作者在悔恨交加中,倍加怀念生命中什么才是我们最应该珍惜和最珍贵的。

另一个有趣的灵魂,就是谁都不待见,连家族都断绝关系,母亲骂她是妖孽、祸害。却在我的心中那样高贵的"张美丽"。她在卑劣的世俗唾沫中含恨自尽。"除了一开始追求爱情,我没有做娼妓,没有卖毒品,我只是把我觉得美的、对的、我喜欢的,都做成生意,我真没有作孽……"

为什么女人生来就必该恪守成规,稍有离经叛道就是罪孽呢?谁不想试着去尝试自己新的人生走法?张美丽她敢于冲破束缚,从开始追求自己的爱情,到回到家乡,独自创业,开拓一片新的天地,成为优秀的企业家,热心捐助建设,却始终摆脱不了压负身上的魔咒。我喜欢她骨子里的不服输,她是时代的精英。人终究无法斩断"根"的联系,她把自己的命运紧紧寄付在家乡,她完全可以逃离,飞得更高,走得更宽阔。

三,何处是心安,魂归在吾乡

作者的那篇《回家》,我看了好几遍,一遍遍在梦里搜寻家乡的影子。

我们常说"入土为安",这里的"土"就是家乡。不管你漂泊多久,不管你高官厚禄,不管你落魄低迷,有一个地方从来都等待着你,那就是你的根,生养的地方。

远方是诗与梦想的追索,故乡是灵魂皈依的终点。

我们眷念家乡,因为那是最淳朴的过往,没有沾染任何世俗的蜕变,何处是心安,当你累了,倦了,就"回家"吧!

作者满怀深情,用自己的内心去感受一次次"看见"的确幸。一个个风格迥异的人,构成了这个所能体会的丰富世界。人的本质那么一致,也是一种幸运:如果有心,便能通过共通的部分,最终看见彼此,映照彼此,温暖彼此。

我们要学会接纳自己,从最微小的事情开始,找到一个欣赏自己,喜欢自己的地方,并把它记录下来,你会发现原来自己有这么多令自己喜欢的地方。

唯有成长,我们才能超越原生家庭,并且成为独一无二的自己。

"看见"自己,"看见"更多人。

"看见"自己,"看见"更多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看见"自己,"看见"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gpsj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