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英国十几天去了六七个不同的城市,游览和逛街过程中看见或接触过一些当地人,对英国人的着装似乎有了一点点浅浅的感受。
在街上,特别是伦敦街头,人们都是来去匆匆的,走路速度都很快,这与很多大城市的上班人群都很像,但在穿着方面,特别是市区中心一带,发现穿西装打领带的男人很多,中年以上年龄的男人就更多了,而且很多是三件套的西装,领带夹,马夹,衬衫袖扣,都很齐全,西装的布料看起来也都很好,裁剪大都是很合身很紧身的那种,做工也很好,而不像我们有时把西装穿的松松垮垮的,伦敦是我所到过的城市街道上,穿西装比例最大的,香港中环也有很多男人穿西装领带,但还是比伦敦的少,这可能与伦敦是世界金融中心有关,OM和OL自然也就很多了。
伦敦的男人们即使不是三件套西装、领带,大都也是趋于正装的衣服,很精致,搭配很认真,大都喜欢穿皮鞋,即使是牛仔裤也很多是配皮鞋,老人有的还戴着礼帽,用手杖。
这些简单而又严谨的正装在他们身上,加上英国人天生的低调和内敛,似乎天然合成,一点也不过份,恰到好处。
休闲服也有人穿,但世界最通行的牛仔裤在这里出现的比例真不大。
街上女人们的服装也像男人各式西装一样,以正装为主,精致的化妆和深色服饰搭配,围巾,挎包,一样都不少,而且即使天气较冷,女士们也大都是丝袜和正装短裙,中跟皮鞋,走起路来,两眼平视略低,刷刷地从身边掠过。
相比起来,我们在着装打扮上还是随意,不太注意场合与服装的搭配,也没有这方面的要求和文化。
我们似乎更喜欢美国式的自由自在,宽松舒适,或者当今互联网公司领袖们提倡的自由着装,牛仔裤,T恤,波鞋甚至拖鞋、大短裤。
严格意义上,着装随意和刻意着装之间并没有什么好坏之分,却有着巨大的土壤和文化差别,这是历史文化的痕迹,也是历史财富的印迹。
为什么英国人对穿着这么认真讲究呢?什么样的人才会这样呢?一定是传统沿袭使然,可是这样的传统必须是在基本生存需求满足之后才有的,这样追溯上去,还是源于英国文化的稳定传承,以及国民的财力富足。最有影响力的自然是英国皇室,他们在至今一千多年的存在中,皇家各种复杂的生活文化,他们的一举一动发挥着承载英国历史传统的作用。
其实听伦敦的朋友说,伦敦街头穿西装的比例可能最高的,但英国人的比例不是最高的,因为现在真正的英国人都不住在伦敦了,可能是拥挤不堪的交通,高昂的房价和生活成本,他们都去伦敦以外的其他城市或小镇居住了,伦敦已经不是英国人的伦敦了,住的大都是公司雇员,达官显贵,暴发户,以及其他国家的移民。
在后来去的其它几个城市如牛津小镇,爱丁堡,约克和剑桥,包括路过的曼彻斯特,利兹等,在那遇到的当地人与伦敦的人是有很大的区别,他们更加具有当地文化风味,但普遍穿着是讲究,认真,一丝不苟,特别是苏格兰地区,服装更具有当地特色,男人的深色格子套装裙穿在身上,没有一点违和感,我都有想试一试的冲动。
最好看的还是小镇上学生服装,孩子们个个都是整整齐齐,合身的白衬衫黑领带,小西装或者V字领深色格子羊毛衫,女生白长袜加齐膝短裙,深色的双肩书包,一队队,一群群,显得特别的干净优雅,在服装的衬托下,脸上泛出朝气和阳光,可爱极了,感觉生命延续快乐和自信。
这种场景和感觉曾在香港的街上或地铁上也见过,现在明白了原来是起源于这块土地上,不是一个两个城市或学校,是普遍都是,也可以说是整个国家。
一个国家的人们如此看重着装,是不多见的,而着装对于一个国家的人们有如此大的影响力,也是不多见的。
到了这把年纪,我才似乎能感觉到一点点着装的意义与作用。
以前除了应付四季温度的变化外,除了职业工服是有一些有要求外,其他时间场合都是自己想怎么穿就怎么穿,或赶些时髦潮流,或习惯穿一些自认为还行的,之外就没有任何标准和准则,明规则或潜规则都没有。
在牛津最著名的图书馆参观时,正赶上一批统一着装的,不像是学生的中轻年人在准备楼前合影,男的西装领带,女的西装短裙,之外每人都还披着一件飘着两条带子的无袖风衣,有位女士没有穿这种造型特殊的风衣,一位年纪大的像是教授模样的男士问她,what happened? 女士笑着从包里拿出风衣,表示没有忘记。
一个人的着装对他自身的意义有多大?一个群体的着装有意味着什么?一个民族或者一个国家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