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一天一段道德经-8

一天一段道德经-8

作者: 吹泡泡的猫 | 来源:发表于2016-09-08 09:00 被阅读18次
原文: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眾人之所恶,故几於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译文:最善的人好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停留在众人都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最善的人,居处最善于选择地方,心胸善于保持沉静而深不可测,待人善于真诚、友爱和无私,说话善于格守信用,为政善于精简处理,能把国家治理好,处事能够善于发挥所长,行动善于把握时机。最善的人所作所为正因为有不争的美德,所以没有过失,也就没有怨咎。
简析:老子在自然界万事万物中最赞美水,认为水德是近于道的。而理想中的"圣人"是道的体现者,因为他的言行有类于水。为什么说水德近于道呢?王夫之解释说:"五行之体,水为最微。善居道者,为其微,不为其著;处众之后,而常德众之先。"以不争争,以无私私,这就是水的最显著特性。水滋润万物而无取于万物,而且甘心停留在最低洼、最潮湿的地方。在此后的七个并列排比句中,都具有关水德的写状,同时也是介绍善之人所应具备的品格。老子并列举出七个"善"字,都是受到水的启发。最后的结论是:为人处世的要旨,即为"不争"。也就是说,宁处别人之所恶也不去与人争利,所以别人也没有什么怨尤。
《荀子•宥坐》记载了孔子答第子子贡问水的一段对话:"孔子观于东流之水。子贡问于孔子曰:君子之所以见大水必观焉者,是何?孔子曰:夫水,偏与诸生而无为也,似德。其流也埤下,裾拘必循其理,似义。其洮洮乎不屈尽,似道。若有决行之,其应佚若声响,其赴而仞之谷不惧,似勇。主量必平,似法,盈不求概,似正。淖约微达,似察。以出以入,以就鲜洁,似善化。其万折也必东,似志。是故君子见大水必观焉。"在此处,孔子以水描述了他理想中的具备崇高人格的君子形象,这里涉及到德、义、道、勇、法、正、察、志以及善化等道德范畴。这其中的观点与道家有显而易见的区别,但也有某些相似之处。可以此段引文与《道德经》第八章参照阅读。

相关文章

  • 一天一段道德经-8

    原文: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眾人之所恶,故几於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 2018年4月12日软笔练习

    今日抄写《道德经》第8页

  • 21天读书计划:第十天

    2021.1.7 道德经 当下的力量:第1-17页 今天是极其寒冷的一天,也许是这个冬天最冷的一天吧,-11--8...

  • 老子《道德经》的“不争”与“六尺巷”的故事

    纵观《道德经》,“不争”是老子的主要思想和主张,也是《道德经》全篇的核心概念,全篇出现过8次之多。如第8章“上善若...

  • 《道德经》第二章浅解讲义

    咱们从昨天开始了经典《道德经》的学习,从《道德经》的作者,缘起等等。其中关于《道德经》的写成有一段有关老子非常有意...

  • 一天一段道德经-2

    原文: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 一天一段道德经-6

    原文: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译文:生养天地万物的道(谷神)是永恒长存的,...

  • 一天一段道德经-7

    原文: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

  • 一天一段道德经-7

    原文: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

  • 一天一段道德经-5

    原文:天地不仁,以万物為刍狗(比喻轻贱无用的东西);圣人不仁,以百姓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籥(tuoyue古代风...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一天一段道德经-8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vdse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