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5959529/b8170b43fd649dcf.jpg)
(一)
用60篇短文记述70多年光阴,将人生阅历缀成喜怒、揉成衰荣、摔成悲悯抑或苦涩,让你在18万个状如水滴汇成的文字溪流里,感悟生命本真:成长的欢乐与痛楚、工作的艰辛与执着、生活的忧愁与慰籍……个中滋味,凡上了岁数的读者捧读《苦乐年华》,均会感同身受。
这是因为:书中有“我”,生活中有“你”。
这本2010年12月出版的《苦乐年华》,堪称是作者熊平先生的别样“自传”。虽非编年史作派,但却是从孩提时代到耄耋之年难以忘却的人生记录与体验。读“义学读书记”、“打浮泅”、“戽鱼记”、“迷恋皮影儿”“赶猪记”、“榨坊一日”这些篇什,你会觉得是在听一个“老顽童”讲故事;看“在命运的转折点上”、“红色的通知书”、“饥饿的感觉”、“进山出山”……你会深切感知人如浮萍,命运与机遇共存,而我们可怜的个体却不易或不可能把握;品“同老刘喝酒”、“和张宣南‘同居’、“思念亡妻”、“记胡市长退休”、“心忧瓜贱望炎天”、“我和手机”……则仿佛是在倾听恢谐有趣、患难与共的友情与真爱短笛也。
读《苦乐年华》,我感觉是在品一瓶陈年老酒:绵绵入口,在舌喉间浸润、渗透,顷刻间一股醇香弥漫身心。篇目之内,锁定岁月风雨,可窥青春身影;字里行间,真情潺潺涌动,溢出雅趣童心。
有幸与熊平先生结识,是在宜昌文坛老帅刘不朽先生召集的小型聚会上。熊先生中等个儿、看似瘦弱,眸子里旋着友善,面庞上挂着温情,言谈中透着儒雅。席间谈到早年与刘不朽交往,他竟露出孩童般地天真与狡狤,让我感受到他真个儿心态“年轻”。
后来知道,熊先生5岁发蒙,19岁参加工作,1963年毕业于中南政法学院。他在职场里摸爬滚打干过财务、当过团干,还做过政府秘书、报纸编辑和律师事务所律师。年轻时的际遇是身不由已,“服从分配”;当《宜昌日报》编辑,是因了早年“业余爱好”,上世纪60年代即在省内外报刊发表诗文,70年代即是省作家协会会员,其诗作《金桥》还曾入选初中语文课本哩;干律师乃真正是本职工作,可惜1979年才入“正行”,至70岁才被允许退休。
你能想象,这本《苦乐年华》是70岁以后的人“重操旧业”写出来的么?
正是因为系“老有所为”,才显得弥足珍贵——
识人,是寿者年轮上的睿智打量:精准、简约、老道、一语中的;
记事,是“过桥多”的从容回眸:宽容、谦让、淡定、适可而止;
状物,是深思熟虑后的贴切描摩:自然、朴实、洒脱、信手拈来;
抒情:是深明世事后的谦和心态:老成、严谨、直白、言为心音。
哦,透过《苦乐年华》,辩读熊平先生的内心世界,读者能领悟到他的人生境界:睿智、雅趣。
(二)
打开熊平先生2008年1月出版的《神聊集》,随便翻动,立即就被那些调侃的意境,形象的比喻和幽默的诗话所吸引,时而会心一乐,时而忍俊不禁,时而前仰后合。
老实说,我是每天中午躺在办公室沙发上,笑着把《神聊集》“听”完的。
70多岁了,熊平先生不“老”。他悉心将426首状似“打油”的现代体诗,结绳记事般地串在一起,悬成人生路口上的一瓮钟,使不同年龄不同身份的读者,只需用眸子碰撞,以神情触摸,它即发出不同的声响……个中韵味,非走了不少路过了不少桥之“过来人”,莫能体会。
这是因为:书里有“你”,生活中有“我”。
《神聊集》取材之广泛、用料之多元、构思之精妙、遣词之灵巧,可谓是独辟溪径:悠哉游哉,如影随形,含蓄道出,绵里藏针。
光阴荏苒数十载,接触各式各样的人,经历各式各样的事,熊平将见闻与诗思煎烤,显露出“别有用心”也。
用笑话的材料写诗词,是《神聊集》的一大特色。象“飘飘然”、“谁找你”、“扔猫”、“收奶钱”、“挖链”、“服毒”、“敲打”……之类,说是小幽默,蕴涵大道理;讲是轻讽刺,未必会痛痒。
以诗词的形式写笑话,是《神聊集》的一大亮点。如“热胀冷缩”、“打麻将”、“醋妻”、“惧内”、“催眠”、“问字”、“问稿酬”、“奇缘”、“探监”、“双赢”、“逮小偷”、“登讣告”、“说原因”、“听汇报”……之类,可谓世象短笛,音柔声细,入耳即会发酵,溶成酸梅汤;“活学活用”、“亵渎罪”、“选队长”、“村长答问”、“斗争艺术”、“批示”、“分母”、“不管来处”、“变天账”、“留猪头”……之类,则是特定历史时期之社会众生相,熊平娓娓道来,读者湆然失色。
《神聊集》是诗,更是笑话。以诗的形式写笑话,同样具有谈名理、通世故、寓教化、警人心之功效,可谓异曲同工,善莫大焉。与我同居宜昌的大律师熊平先生之恢谐、风趣和儒雅,《神聊集》可见一斑。读《神聊集》能够断定,熊平先生洞悉社会芸芸众生,年岁虽长,却有幸享有一颗未泯童心。
因了童心驱使,熊平先生未久仍会有大作问世,肯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