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作剧”的意思是捉弄别人,使对方感到难堪。
这个词语的来源最早可追溯到唐代段成式的《酉阳杂俎》一书。书中记载,唐德宗建中初年,有个叫韦生的读书人带着家眷要搬到汝州去。
路上,他遇见一个僧人,两人结伴而行,相谈甚欢。夕阳西下,那僧人指着前方说道:“前方数里即为贫道寺院,你不去坐会吗?”韦生欣然应允,让家眷先行。
他二人仍边走边谈,走了十余里后,韦生又问僧人寺院在何处。那僧人指着一处树林:“此是矣。”又向前走了多时,仍未到。
韦生怕他不怀好意,便暗喑从靴中取出弹弓,又从怀里掏出十几枚铜丸,问僧人道:“弟子有程期,适偶贪上人清论,勉副相邀,今已行二十里不至,何也?”
僧人支支吾吾,只说还要往前走。韦生见他独自往前走出一百步开外,断定他是盗贼。就拉动弹弓射去,只听“嗖”的一声,正中僧人的后脑勺,可僧人却若无其事。
韦生连发五弹,弹弹打中,僧人这才捂着后脑,慢条斯理地说:“郎君莫恶作剧。”韦生一看,此人非同小可,对他奈何不得,也就作罢。
不久,韦生到了寺院,只见寺院里十数人列队相迎,他的妻子也安然无恙。僧人这才告诉他:“贫僧,盗也。本无好意,不知郎君艺若此,非贫僧不支也……”说罢,用手一摸脑后,五个弹丸落地,脑后却毫无伤痕。之后设宴款待韦生,两人互相敬慕,遂结为好友。
从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出,“恶作剧”这个词的语义要比一般的“捉弄”严重。
如蒲松龄《聊斋志异·婴宁》:“观其孜孜憨笑,似全无心肝者,而墙下恶作剧,其黠孰甚焉!”又《聊斋志异·狐入瓶》:“一日,窜入,妇急以絮塞瓶口,置釜中,汤而沸之。瓶热,狐呼曰:‘热甚,勿恶作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