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读书|大清相国

读书|大清相国

作者: 丁零penny | 来源:发表于2018-05-22 10:52 被阅读0次

大清相国是我读了又放下,放下了又拿起来读的一本书。

读了又放下是因为文笔真的不咋地,情节大致就是百姓在水深火热,坏人嚣张跋扈的时候,忽然从天而降一个伸张正义的御史。坏人非常弱,好人非常完美。这样的桥段感觉已经过时了八百年。

放下了又拿起的原因,是因为很多大佬在推荐,比如某高官,比如清华的宁向东。

等我咬着牙,忍着看完御史大战坏蛋三百回合后,感觉的确是有和原来的御史故事不同的地方,那就是我们的主角陈廷敬是个干将,他并不像大部分同类书一样,斗完坏蛋拯救危难中的百姓为目的,他的目的是解决问题。

举个栗子:山东巡抚富伦说山东大丰收,百姓自愿交纳1成粮食,以感谢朝廷。陈廷敬觉得可疑,自请去调查:“不是有人指使,哪会有这么多百姓自己跑来迎接官员?哪会有百姓敲锣打鼓送粮食?只有底下人把上头当傻子,上头的又甘愿当傻子,才会有这种事儿”。当然,毫无悬念的就查出来山东连年受灾的实情。按一般的套路自然是上奏朝廷,干掉有后台有背景的富伦,然后百姓高呼青天。

然而,陈廷敬却没有,他直接把所有的罪名推给了富伦的幕僚孔尚达的身上。因为富伦的母亲是皇帝的奶娘,富伦和皇帝是玩到大的兄弟,他的后台是权臣明珠。

陈廷敬是怕了他的后台嘛?却不是。陈廷敬是“只做能力范围内的事”,他如果参富伦,会遇到来自皇帝和权臣巨大的阻力,这个阻力不但会把事情拖下去,更会让皇帝和权臣的火气撒到山东百姓的身上。陈廷敬故意放过了富伦,换取山东的问题快速解决。

“我虽然把沿途所见所闻都密奏了皇上,可并没有想好要参谁。若依国法,可谓人人可参,少有幸免。可皇上会答应吗?我让皇上知道天下没几个清官了,我就完了;我让天下人知道大清没几个清官了,天下就完了。”

这就是陈廷敬有别于一般小说中御史斗贪官的地方,他自始至终都不是以解决贪官为目标,而是以解决问题为目标的。

小说中的康熙也是如此。他有性格缺点,但也并不是真的会被奸臣蒙蔽的低智商。很多时候,他不是不知道问题在哪里,也不是不知道谁忠谁奸,但他选择了对自己利益最大化的做法。

同样举个例子:

山西阳曲知府戴孟雄好大喜功,搞出一个大户统筹,能确保交足钱粮。陈廷敬考虑到现在朝廷正打吴三桂,急需钱粮,可以将此方法传播到各省借鉴,因此就递上了折子,但后来通过考察发现,这一方法不过是乡绅与官府勾结,压榨百姓的方式罢了,于是即刻又补上了一道折子。皇帝明知其中的原委,却继续推行大户统筹,还故意发作了陈廷敬,把他贬回家,在打完吴三桂后,重新启用陈廷敬。所以在大家都以为陈廷敬失宠,踩高逢低的时候,明珠私下却再三说:你们以为皇上认为陈廷敬有罪?他无罪。

又比如,皇帝终于知道高士奇故意拿赝品送给他。他自然是生气的,盛怒下却没有以欺君之罪惩办高士奇,因为那样就等于告诉天下自己是个被奸臣骗的傻逼了,所以他只是把之前的赝品重新赐给他,打发他回老家了事。

又比如这段皇帝的心声:陈廷敬密访几个月,沿路官员行状尽悉掌握,他只是如实密奏见闻,却不见他参人。可见陈廷敬确实老成了,大不像往日心性。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倘若见错参人,难题到底都是出给朕的,朕又怎能把有毛病的官员都斥退了?辅国安邦之相,就需像陈廷敬这般。

小说的高潮自然是最后皇帝南巡,陈廷敬先行密访,涉及连环参人计,借徐乾学之力诱使高士奇参索尔图,蛊惑太子结党营私,违背圣意,传太子令;借张乡辅之画被高士奇私贪一事,设计索尔图参高士奇欺君之罪;指引杭州知府刘相年通过张鹏翊参徐乾学索要贿赂、阿山科派百姓徭役等罪。连环参奏的结果是搬到了一众奸臣,也最终使陈廷敬走上了首辅大臣的位置。看着热闹,仿佛陈廷敬智计百出,一切尽在掌握中,实际上,这压轴大戏的漏洞太多了,多到能几乎不可能达到目标,然而却真的成功了。哎,要么是作者给陈廷敬开金手指,要么就是皇上早就坐等一个借口除掉明珠和索尔图。

我觉得是后者,康熙本就坐等一个师出有名的机会干掉明珠和索尔图。所以奸臣除掉后,康熙大赞陈廷敬是大清相国,用意也就是为了彰显:坏人坏是他们的事情,不是我有眼无珠,你看我眼光很好的重用了忠臣陈廷敬。

陈廷敬却从始至终从来没有把握到康熙的心理,所以一被康熙夸就飘飘然了,真以为是明君贤臣,更加卖力的不识时务的把自己当为民请命的相国了,再三给皇帝出主意,搞的皇帝就怒了:我不过是客气,给自己添金,找场子,你倒把客气当福气了。所以直到最后,陈廷敬终于搞清楚自己的位置和作用,赶紧装聋请辞,君臣还留有最后的颜面,全了君臣之礼,再晚一步,他也就是明珠的下场。

陈廷敬自问能善终,靠的是:等、忍、稳、狠、隐这五个字。他在几次起起落落中都耐心地等待回归,他为了解决问题,忍住了不动富伦等奸臣,他在明珠和索尔图等争权夺利的时候稳住了不站队,他在时机成熟的时候狠下心一举干掉了那么多个权臣,最后成功隐退。

而我们普通人可以从陈廷敬身上学到什么?

学到如何做事。

1、认真做事。知道领导要达到的最终目标,把事情办好;(巡视山东等等事件)

2、独立思考。不能别人说什么就信什么,对不懂的东西,必须迅速入行,把工作主干和关键环节理顺想透。(巡视山西阳曲、查铜钱一案等事件)

3、见微知著。要善于从小问题看出事情的不寻常处。(巡视云南等事件)

4、保持公心。才能够用最简单的道理看透复杂事件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不被“浮云遮望眼”。(处理弟弟的事情、巡视云南)

5、最重要一点,做事要看势,对的事情在不对的时间做就是不对的,得揣摩透上司、同事、下属的心思。(抓住时机斗倒明珠)

相关文章

  • 读书|大清相国

    大清相国是我读了又放下,放下了又拿起来读的一本书。 读了又放下是因为文笔真的不咋地,情节大致就是百姓在水深火热,坏...

  • 协读有益(之十五〉

    会友: 《大清相国》部分章节读后感 在“战国读书群”的引导下,有幸阅读了《大清相国》部分章节。翻开书本忍不住被作者...

  • 大清相国

    近来看了王跃文先生的长篇小说《大清相国》。感受颇多,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点是为官的一条重要准则“看破不说破”。书中的主...

  • 大清相国

    奔着御史大夫王大人推荐的书,认真读完,从相国陈廷敬来说,历史上的真人物,他入仕五十三年,历任康熙帝师,工、吏、户、...

  • 《大清相国》

    《大清相国》是湖南当代作家王跃文的作品。我追王跃文先生的作品,就是从《大清相国》开始的。 那是三年前...

  • 读书笔记|大清相国

    倚风若醉处,写只言片语。读到《大清相国》高潮处,陈廷敬借给大臣们讲解《君子小人章》,意在参明珠一本,最终果然引出皇...

  • 大清相国|读书笔记

    今天刚刚读完,思绪感慨万千! 「好处你们拿,黑锅我来背。」顺治皇上像是没有城府的小孩,稚气未脱。 因官员科举舞弊,...

  • 《大清相国》读书笔记

    1. 影视剧里的情节看来有可信度呀,开篇陈敬被连累被追杀很像电视剧; 2. 信息很重要。在众说纷纭中辨别真假,确认...

  • 王跃文——《大清相国》

    人生毕竟不如戏啊!是戏倒还轻松些。上妆是帝王将相,卸妆是草头百姓。戏外不想戏里事,千古悲欢由他去。可我们毕竟是有血...

  • 大清相国 有感

    大清相国 主要说的是陈廷敬的在康熙皇帝前为官的故事,体现主人公随着时间变化,心智的变化,从冲动少年变成老成持重的人...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大清相国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vfhj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