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人都会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心理舒适区。
所谓心理舒适区,简称舒适区,指的是一个人所表现的心理状态和习惯性的行为模式,人会在这种状态或模式中感到舒适、放松、稳定。而一旦走出这个区域,人们往往就会感到别扭、不舒服,抑或是不习惯。舒适区是人们的心理状态和精神状态。人们固有的习惯、观念、行为方式、思维方式和心理定势,是使人们愿意处于自己心理舒适区的成因。
有人说,舒适区是一种认知模式,可以帮助人们维护自我形象,建立心理的防御屏障,能够起到一种避风港的作用。
有人说,舒适区对人具有稳定情绪的作用,可谓是人的自我调节器。
也有人说,舒适区决定了人对外界信息的接纳度。
这些说法都并没有错。但是任何事情都具有双面性。上述的说法都仅指出了舒适区的正面作用,而忽略了舒适区的负面作用。
习惯了并且沉溺于“舒适区”的人,大都会变得:
⒈ 不思进取、固步自封。
⒉ 行为懒散、倦怠和保守。久而久之,会深受迷茫和无助的困扰。
⒊ 因为环境的舒服惬意,会觉察不到任何真正的压力,危机感淡薄,甚至会产生自我麻痹感,感觉自己优越于他人。
⒋ 对现状充满了一定的满意度,既没有强烈的改变欲望,也不会主动地付出太多的努力,所有的行为,都无非是为了继续保持舒适的感觉而已。
古人有云:“若言言悦耳,事事快心,便把此生埋在鸩毒中矣。”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所谓的“舒适区”的得来,往往都是需要付出代价的。
19世纪末,美国康奈尔大学的科学家做过的一个“水煮青蛙实验”,就是我们平常所听过的“温水煮青蛙”。
科学家将青蛙投入40摄氏度的水(不是沸水)中时,青蛙因受不了突如其来的高温刺激立即奋力从开水中跳出来得以成功逃生。
而当科研人员把青蛙先放入装着冷水的容器中,然后再缓慢加热(每分钟上升0.2摄氏度),结果就不一样了。青蛙反倒因为开始时水温的舒适而在水中悠然自得。当青蛙发现无法忍受高温时,已经心有余而力不足了,不知不觉被煮死在热水中。
这个故事传达出了什么道理呢?由于对渐变的适应性和习惯性,失去戒备而招灾,也就是从量变到质变的原理。冷水之于青蛙,就是所谓的舒适区,待在舒适区域的青蛙因为产生了不拘小节的松懈,导致自己丧失了对危险的惊觉和防御,可能到死都不知道,自己好好的怎么就挂了。
人类亦然。
当人在一个安逸的环境中待久了,很容易就会被周围的环境所迷惑,最终导致消沉、放纵和堕落。因为变化的过程是一点一点进行的,所以并不易察觉,而醒悟过来时却是为时已晚。
所以,在优越的环境中,我们也要随时保持警惕,否则极有可能会乐极生悲,在对待对手或者要有目的性的达成某件事物时,如果不掌握方法的鲁莽行事反而不容易成功,可以先采用诸如此类的类似方法麻痹对方,这样成功率将会更高。即逃离、突破舒适区,主动寻求改变,谋求发展,才能迈向成功。
鸡汤文中常常会鼓励人们要做最好的自己。想做最好的自己,首要前提就是迈出自己的心理舒适区。
工作之余,若有大把的空闲时间,千万不要白白浪费在闲聊、追剧上面。如果你是个胖子,你可以将空闲时间利用起来去健身,锻炼一个身材完美的自己出来;如果你工资很低,在闲余的时间就多给自己充电,丰富自己的业务知识,在之后的工作中表现突出,让老板对你刮目相看;如果你能轻松胜任你的工作,朝九晚五从不需要加班,就在空闲时间多多的进行自我投资,get多重技能,引爆无限潜能,开启你的多重身份。
每个人都有很多可以扩展的可能性。遇事不要嫌麻烦,面对苦难坚持克服,拒绝得过且过的安逸人生,勇敢逃离你的心理舒适区,努力去做一个更好的自己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