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届杭州亚运会,济南13岁少年崔宸曦、广东15岁少年陈烨,成为最年轻的亚运会冠军。随后,他们的家长也随之曝光。
看过后,不禁发现,冠军的背后,他们的父母都是厉害的狠角色。
他们是懂教育的家长,他们睿智理性,尊重孩子,全程陪伴。
01 你喜欢就好
崔宸曦的爸爸是一位滑板爱好者。2020年,10岁的崔宸曦因口罩原因不能出门,爸爸就让她试试玩滑板。没想到,第一次滑就非常顺,感觉非常好。
从此,崔宸曦与滑板形影不离。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看到女儿如此热衷滑板,爸爸也是开启了陪练模式 。
在很多家长看来,滑板是一项危险的运动。即便孩子迫切要求,也常常会置孩子需求于不顾,然后转移视线,希望孩子在语数外上多下功夫。特别是女孩子,可能舞蹈主持唱歌,更符合家长的心理需求。
孩子的需求和我们的需求之间,常常有一道鸿沟。我们用学霸的标准让孩子学这个学那个,最终孩子还是不喜欢。
尊重孩子,不是嘴上说说,更是一种行动。它是不加权衡地从孩子的实际出发,它是不纠结痛苦地以孩子的兴趣为中心。
02 你不怕就好
孩子的兴趣爱好,会牵动父母的神经。滑板运动更是如此。因为练习滑板,崔宸曦还摔掉了半颗牙。对于父母,不可能不心疼。
可是在孩子喜欢面前,聪明的父母会选择妥协。
妥协不是软弱,而是疼惜中的巨大包容。不轻易施压,只要尽力就好。只要你不怕,我们没关系。
民主的环境,松弛的状态,孩子每次都发挥自如。
在孩子眼里,父母的状态就是自己的底气。父母轻松,孩子放松。父母紧张,孩子焦虑。
孩子的自信来自父母温暖的怀抱。
03 我愿意陪着你
崔宸曦学滑板的前几年,都是父亲带着她滑的。为了孩子的兴趣,成为孩子的陪练,甚至开起了滑板店。
为了支持孩子,15岁冠军陈烨的爸爸,硬是自学木工活,为孩子打造练习的碗池。冠军的背后,是父母日复一日的复出。每一个严寒酷暑、每个人潮起潮落、每一个黎明黄昏,只要可以,我都陪着你。
和他们相比,我们真的欠缺很多。
作为父母,我们常常抱怨孩子整天看电视不停、剧手机不断,不爱学习,不爱看书。
每当他们提出要求,希望我们陪他们一起玩游戏、做手工、出去玩时,我们常常以工作太忙为借口、以身体不适为理由,冠冕堂皇的一番说辞,自以为说服了孩子。无奈孩子只是口服心不服。
当陪伴成为一件奢侈的事,他们理所当然成为我们眼中那个不符合我们心意的孩子。
陪伴,才会让孩子感受到切切实实的爱;陪伴,才会让孩子在关爱中顺利长大。
物质的付出,让孩子衣食无忧。精神的陪伴,让孩子快乐充实。
做智慧父母,从尊重孩子的兴趣开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