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亲戚家的孩子辅导了一会作业(其实是去蹭饭的),我并不是什么学霸,智商也只是平均水平,只能说在学习上并没有太大的困难。我从小到大没有上过培训班,也没有请过家教,因为我在学校的成绩还可以,并且我妈也不希望我那么累。
我并不知道标准的学习方法是什么样的,我只能说我自己的方法还过得去,能够理解课堂上大部分知识,也可以在考试上发挥出正常水平。今天看了亲戚孩子的学习方法,我才知道这世上真的有错误的学习方法:刷题。
他的教辅材料很多,每个章节学完都有一套卷子,我看到他做了很多卷子,包含了很多重复的训练。我问他:“这是你们老师要求做的吗?”他说:“不是的,我自己做的。”我接着问:”做完以后你觉得有帮助吗?“他摇了摇头。
由于时间不够,我只看了他的语文和英语(当然也因为这两科我最擅长)。我发现他的记忆力还是很好的,所有靠背书就能做的题他都做对了。但是高中的语文和英语不再大量地考察常识,所以靠死记硬背是不能拿高分的,最终考核的是学生的理解能力。
我让他读完一篇文章,然后用自己的话告诉我这篇讲了什么,他讲了一些很零碎的东西,没有抓住文章的要点。我后来教他分析,作者的阐述都是有“目的”的,然后让他找这个目的。他想了很久,还是不得其解。他可以读懂每一个事件,每一个论点,但是无法对其做进一步的思考。我并没有觉得他愚笨或者不努力,我开始反思有些阅读材料对十几岁的孩子来说是不是超前了。
中学时我第一次读《阿Q正传》,我其实也没有太懂,只是觉得阿Q很傻很可笑。等我长大了,接触了一些人和事以后,我才看懂《阿Q正传》真正蕴含的意义。同样的还有乔治·奥威尔的《动物农场》。但是好在我爱看书,大量的阅读给了我一个基础的“知识库”,有些书我虽然看不懂,不过我能感觉作者想表达的意思和另一篇我读过的文章有些相似,这就是“知识库”发挥了初步的作用,我再去读更多同领域相关的书,就能理解得更多。所以我劝这个孩子:“别灰心,多看书。看得多了就能慢慢看懂了。”
我又看了一下他的英语,他的基本功不差,语法和词汇量都没有问题。英语的阅读理解有时候比语文更简单一些,它考察的是“搜索信息”的能力,甚至不需要完全读懂文章,也可以把题做对。后来我教他先去读题目,把题目里要问的东西找出来。他做了一两篇,准确率差不多只有一半,我看他读文章的速度也不快,猜测他平时还是读得不够多。
上高中的时候,我每天做两篇英语阅读理解、一篇完形填空,雷打不动地做了三年。也许可以称之为“刷题”,但我认为那更像一种习惯,高中的英语老师说,做阅读题要保持一种“惯性”,能每天做就每天做,上了考场就不会觉得难。后来我带着这种“惯性”上了高考考场,阅读理解和完形填空的部分全部做对。我把这个方法教给了这个孩子,并且希望他能够坚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