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豫陕交界地带的郧县白浪镇,淅川县的荆紫关镇和商南县的白浪镇被誉为“一脚踏三省”的地方。我惦记已久,按陕西的本土话说就是去那里"浪一浪”。初夏时节,我与老友老汪和老王开车由西安赶赴郧西参加一位后生的乔迁酒宴。醉翁之意不在酒。次日早晨我们由郧西直奔“一脚踏三省”的地方。上福银高速公路不久,经过郧县后向北行驶,很快在郧县境内的刘洞下高速,出了收费站即进入河南省淅川县境内。河南已经到了小麦收割季节,金色麦浪,烈日炎炎。陕西商南的“麦客”们正开着收割机浩浩荡荡地进入豫南。
往西北方向行驶了十几分钟,过了张村就来到荆紫关镇。一座陈旧的关门挡住了我们的视线,门楣上赫然写着"荆紫关”三个大字。这座关门的外貌酷似一座石牌坊,为砖石结构的单拱门,跨街而立。
荆紫关境贯丹江,道扼隘口,西汉时始为草桥关,元为荆籽口,明为荆籽关口,清为荆子关,民国初取荆花呈紫色之祥意,改“子"为"紫",荆紫关之名延续至今。这是一座为唐代后期形成的商业古街,坐落在丹江岸边。丹江发源于商洛山,注入长江,因而使之成为历史上可与运河、蜀栈并称的南北三大通道之一,成为豫、鄂、陕附近7省商贾云集之地。到上世纪初,丹江河水逐年减少。尤其是丹江水库的建成,使中下游的河道几乎断流。潮起潮落,这条依赖漕运而兴旺发达的古镇逝去了它的流金岁月。
烈日当头,古镇少了一分喧闹,多了几分宁静。入关门,自南向北是一条青石铺就的老街,明清时期的店铺串成长街,白墙灰瓦,高墙翅檐,房门都是木板嵌成,整个街道显得古朴雅致,既有北方的粗犷豪放,又有南方的灵秀。街上还有卖棺木的,老汪和老王望着棺材铺笑起来。出门人见到棺材是好兆头,因为"材"与"财"是谐音。古街上保留下来了许多古建筑。最有名的当数平浪宫、山陕会馆和禹王宫。平浪宫位于古镇南街东侧面,坐东向西,边门外侧是钟楼和鼓楼,为四角攒尖顶,三重檐,木结构,灰色瓦,砖雕花脊,顶部安有宝珠和塔刹,上书有“风调雨顺”4字。额枋上有木雕花草,梁架做工精致,结构完好,造型优美。
进入平浪宫参观,看护宫殿的是一位四十多岁的中年男子,人很胖,但却厚道,不停地为我们做着讲解。平浪宫是当年船工们为祈求河神保佑而捐资兴建的。这座建于清初的建筑群,在"文革"中遭到洗劫,现在大殿中空空荡荡,只有后殿还供奉着菩萨。大殿的墙壁上还残留着"文革"时期留下的痕迹,既有毛主席的画像,也有政治标语。胖子还兼卖石头,在大殿的过堂上摆放着他收藏的丹江奇石。他的憨厚让人感到十分亲切。每人买了一块石头,算是不枉此行了。
自荆紫关向西北上行不足百公里,即到陕西丹凤县的龙驹寨,此处也有一座平浪宫。我曾于2012年秋天到过那里。一条河流上有两座平浪宫,可见当年丹江航道上的繁荣。
已经到吃午饭的时候了,经胖子指点,来到一家名为聚徳轩的饭店。这家饭店在平浪宫的东南侧,店铺古色古香,是以经营“八大件“为主的特色餐馆。
走进四合院,诱人的肉香味弥漫在空气中,让人感觉到已经饥肠辘辘了。在一间屋子里落坐。早几年在陕西漫川古镇也品尝过“八大件”,浏览了一下菜单,差不多都大同小异。况且三个人也吃不消“八大件”,既点了“八大件”中的两道菜,又点了饭店里的招牌菜。时间不长就配齐了六道菜。第一道菜是大攒盘,由酱肉、豆腐干、木耳等组成的凉拌菜,是下酒的凉盘。第二道菜是神仙凉粉。神仙凉粉是荆紫关的特色小吃,凉粉用刀片打成小块,浇上油泼辣子、醋和蒜水,味道爽口。上菜的妮子介绍说,凉粉的原材料是附近山上的一种野生灌木树叶加淀粉做成的,性甘味苦,清热解毒,杀菌抗癌。第三道菜是凉拌洋葱。除了洋葱外还加入了芹菜、辣椒、蒜末、香菜和菠萝等,经过作料搅拌后,色彩鲜艳,味道更是爽口。洋葱能降低血粘度,此外,还能增强新陈代谢能力,抗衰老,预防骨质疏松,是适合中老年人的保健食物。第四道菜是四棱鼎。这四棱鼎就是方块肉。将猪肉切成方寸大小,红烧出锅后,配以红薯,拌好作料,上笼蒸透后即可上桌。这道菜解馋,而且因为有了红薯的垫脚,肥而不腻,香味浓郁。第五道菜是清蒸白鱼。鱼是丹江口野生白鱼。白鱼细鳞细骨,肉质洁白,细嫩,鳞下脂肪多,味鲜美,妙不可言。第六道菜是清炒丝瓜。丝瓜有清凉、利尿、解毒之效。最后上来一道腐皮汤。汤色清淡,腐皮柔软,有健胃润肠之功效。
这一桌菜荤素搭配,很适合我们的口味。老王将车停在了晚上下榻的陕西境内的白浪镇客栈的门口,三个人尽情地饮将起来。
在这豫鄂陕三省交界处,一个偏远的角落,居然藏匿着一个完整的古街,这简直就是一个奇迹。昔日的水运码头,南北商贾云集的古镇上,不知承载了多少长河落日,刀光剑影的故事。船工们嘻嘻哈哈的笑声和猜拳行令的吆喝声似乎并不遥远。在飞檐翘角黛瓦的屋顶下喝酒,不由得发出许多感慨。几杯酒下肚,一股浓浓的怀古幽情禁不住袭来,一时纠结在历史的落日中。在大红灯笼高高挂起的屋檐下,在杯盏交错中,总绕不开那早已经破碎的时光,任凭穿越时空,即使是匆匆过客,也会生出一种紧接地气的江湖侠气来。
酒罢,三个人已经有些醉意了。在荆紫关古街上走了大约几分钟,向南来到湖北郧县的白浪镇。白浪街依山傍水,因紧靠发源于陕西湘可镇南部的白浪河而得名。白浪街石条铺路,街长半里。与荆紫关镇相比之下,这条普通的街道让人觉得有些失望。街道上都是后来自建的民房住宅,大同小异,样式雷同。我们怀揣着好奇心,总想找出一些可以让人寻味的东西来。看着什么都好奇,见街道上的宅院敞开大门,就探头看看;见树荫下乘凉的老人,也会上前搭讪。街道上的居民却不屑一顾,他们司空见惯,习以为常,埋头玩他们的棋牌,或者做他们手中的活儿,谁会在乎这几个“闲人“呢。说笑间就进入西侧的陕西白浪镇了。
陕西白浪镇位于商南县最东南部,东与河南荆紫关镇接壤,南与湖北白浪镇毗邻,同处在一条白浪街上,犬牙交错,屋舍相连,难分彼此,呈"品"字形状,颇有些三足鼎立的格局。一条街上同住着陕、豫、鄂三省居民。不经意间流露出来的三秦文化,黄河文化,长江楚文化在此交汇,一条长不过半里,宽不过10米的白浪街,融会了三省不同的风土人情。走在街上,街上的商铺或居民人家的音乐响起时,刚听罢豫剧小调,又接着传来汉剧的唱腔,紧接着又荡起秦腔的吼声,南腔北调,此起伏,好生热闹。豫南是南北过渡地带,民居建筑明显带有安徽和湖北的风格,重点部位通常集中在大门和屋顶两处:大门常常形体高大,位置突出,装饰精巧,远观和近看都相当气派并醒目;在屋顶屋脊上设置有宝瓶、雕塑、灰塑、铁饰、祥兽、装饰碑等,让人感觉热烈和稚气。湖北地处南方,多雨潮湿,故民居地面稍高,屋顶倾斜铺瓦。房屋多为一进多重,看似简单的一栋房子,进屋后里面有数间房。大约为了简约和实用,过去用围墙相连的正房、厢房和院窝以及天井等已不复存在。虽说街头上陕西的明清建筑已经荡然无存,但街面上矗立着的门楼却多少有些陕西元素。门楼前卧着两头石狮,门楼由四根红柱支撑,上方由两层红瓦铺盖,并绘有两幅门神的画像,使门楼富有层次感。街头上的四合院明显带有陕南风格,多呈窄长方形,由厅堂和附属用房组成。过去的那种院落以两进、三进或者四进为主的呈轴线对称的宅院已经找不到了。
走在白浪街上,心中会有一种说不清楚的感觉。一条丹江养育了这三省的福地,成为古今南北通衢的要冲。在这总面积不足千平方米的白浪街上,自古以来多是男耕女商,每日逢集,十分繁华。可眼下这三省街区却冷落了起来,陕西的白浪街则更为冷清。虽说都是古街,东边的荆紫关古街却是一色的明清时期的建筑群,西边的陕西和南边湖北的宅院却是不伦不类的,让人耐人寻味。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只能凭借着酒意去想象当年的白浪街了。
在白浪街中心的街面上耸立着一座三棱形友谊纪念碑,人称"三省石“。界碑高3米多,呈三面棱柱状,上面镶嵌着三块黑色大理石,分别朝向三省辖地。碑下有一块露出地面的三棱尖石。自古以来,以此石为界,东北归河南管,西归陕西管,东南归湖北管,此石也就被称为"三省石"。脚踏在尖石上,可谓一脚踏三省。
纪念碑东北侧是河南居民开办的客栈,西侧是陕西人家的商店,南侧是湖北佬的饭馆,相互距离仅为八九米左右。纪念碑成了三省结合部的标志性建筑。当走进一家陕西乡党的酒店时,发现店主为了迎合南来北往客人的口味,吧台上不仅卖西凤酒和太白酒,也卖湖北的白云边酒和稻花香酒,还卖河南的杜康酒和淮河源酒。
在中国版图上三省交界之地大约有40余处。比如,我曾去过的秦晋豫和陕甘川等地的交汇地带,也都是零星的分散之地,有些地方以河为界,有的地方人烟稀少,而唯独在这条小小的白浪街上,三省均设有镇级基层政府。
这种情形在全国也十分罕见。奇特的地理环境造就了这一幕与世无争的古朴风貌。
千百年的岁月流逝,白浪街犹如亘古不变的标记,成了鸡犬相闻的世外桃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