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李广难封”之自身原因(《史记》人物资料)

“李广难封”之自身原因(《史记》人物资料)

作者: 海风轻吹 | 来源:发表于2022-07-06 23:50 被阅读0次

          所谓性格决定命运,有学者就认为,“李广难封”实际上正是李广性格所致。也就是说,造成这一悲剧的人,恰恰是李广自己。这么说,有依据吗?

          我们不妨就拿李广与卫青做一下对比。卫青是什么性格?《资治通鉴》原文记载为:“遇士大夫以礼,与士卒有恩,众乐为用。有将帅才,故每出辙有功。”同样是《资治通鉴》,在提到卫青拜大将军后的生活时,则记载道:“为人仁,喜士退让。”两相比较,一个谦逊有礼、温文尔雅的儒将形象跃然纸上。

          那么李广呢?我们不妨讲两个故事。

          一次,李广率军平定了羌人之乱,俘虏数百。战后,李广下令将俘虏统统杀掉。部下劝阻道,自古杀向不详,请将军三思。结果呢?李广一脚踢开部下,仍下令将降者全部杀死。

          还有一次,李广在赋闲期间外出晚归,把守城门的官吏依律拒绝其入城。后来朝廷复召李广率军抵御匈奴,李广要求将这个官吏安排到麾下听用。结果此人刚入军营,就被李广杀掉了。

          这两件事,就连一向对李广崇敬有加的司马迁,也是老老实实记录在了《史记》中,可见应该不是虚构。由此我们不难看出,李广性格刚烈、敢说敢做,但也确实心胸狭隘,缺乏大将风范。这种性格反映到带兵打仗上,就是李广的部队往往都缺乏管束,其对部下的行军、宿营、造饭、训练等没有什么硬性要求,采取的是“放羊式”管理,这和卫青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据史籍记载,卫青带兵,“号令明,当敌勇……虽古名将不过也。”(《汉书》卷四十五)

          不讲号令、不谙军纪,这样的军队又岂能有战斗力?我们看后来的岳家军、戚家军为什么能屡屡以少胜多、以弱胜强,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得益于他们纪律严明、令行禁止,“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宋史·岳飞传》)。李广虽然个人武艺高强,但打仗毕竟是一项集体活动。一个组织松散、结构混乱的队伍,又焉能凭一己之力力挽狂澜?

          明朝史学家黄淳耀就指出:“淮南王谋反,只惮卫青与汲黯,而不闻及(李)广。太史公以孤愤之故,叙广不啻出口,而传卫青若不值一钱,然随文读之,广与青之优劣终不掩。”(《太史公知意》)

            可见,李广纵然勇冠三军、万夫莫敌,但他在为人处世、治军、作战等方面却着实有着不少硬伤。和卫青、霍去病等将才相比,其差距是显而易见的。所以,性格决定命运。这位戎马一生的“飞将军”,其人生或许只能迎来一个悲壮的结局。得其时却不得其命、遇其主却不遇其势,这恐怕也是无数后人对其且敬且怜之的原因吧!(选自网络)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李广难封”之自身原因(《史记》人物资料)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vsub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