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文学常识102《刍荛之见》

文学常识102《刍荛之见》

作者: 听张老师说 | 来源:发表于2024-10-21 11:16 被阅读0次

刍:割草;ráo荛:打柴,刍荛:割草打柴的人,借指地位低微的人。指向普通老百姓了解情况,征求意见。也用作讲话者的谦词,表示自己的言论可能不够高明。

刍荛之见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五年》:“君子之于人也,草木之于土;草木之于土也,生长焉。刍荛之见,不亦宜乎?”

这句话是孔子对僖公的一番劝诫,意思是君子对待人民要像土地对待草木一样,给予适当的关怀和培养。

而刍荛之见则是指那些只看到表面的见解,没有深入思考和全面分析的人。

《诗经·大雅·板》:“先民有言,询于刍荛。”这句话怎么理解?

其中,“先民”指古代贤人;“询”是询问、请教的意思;“刍荛”指割草打柴的人,即樵夫。

“先民有言,询于刍荛”意思是:古人有这样的话,凡是有疑难要请教割草砍柴的人。

这句话表达了一种不耻下问、向普通民众请教的态度。它强调了即使是地位高、有学识的人,在面对问题时,也不应忽视普通百姓的经验和智慧,而应广泛地听取各方意见,以获取更全面、更准确的信息,从而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书戴嵩画牛》有一句: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此句和诗经的这句话有异曲同工之妙吧?(“先民有言,询于刍荛”)

意思是:古人有句话说:“耕种的事应该去问农民,织布的事应该去问婢女。”这两句话告诉我们:要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不能凭空想像。不能迷信权威,要从客观事实出发,要因事求人,大家都有自己的特长。

例句:

这只是我的刍荛之言,大家可以参考一二。

他的刍荛之见让我感到失望,他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太肤浅了。

他的观点只是刍荛之见,缺乏深度思考和全面分析。

这个问题他只看到了表面现象,完全是刍荛之见。

这是我的刍荛之见,仅供老师和同学们斟酌可否。

相关文章

  • 文学常识深

    学文学常识深 学海无涯文学在 学习文学路有常识在 文学常识深远有可学

  • 语文基础(二)

    一、 文学常识 文化常识 二、 字音 字形 词汇 修辞 文学常识 基础班——时代演进与文学标志的对应 中国古代文学...

  • 文化素养(记忆思维导图)

    传统文化 地理名胜 艺术成就 文学常识 历史常识 科技常识

  • 最强大脑(十五):语文知识轻松记3

    第二节 文学常识记忆 在语文学习中有两大必背知识:文学常识、诗词文章。文学常识不仅仅指的是中华几千年文化知识,还有...

  • 文学常识

    一、常见借代词语: 1、桑梓:家乡 2、桃李:学生 3、社稷、轩辕:国家 4、南冠:囚犯 5、同窗:同学 6、烽烟...

  • 文学常识

    文学文化常识1:表示降低官职、被贬官的词(1)迁:调动改派。一般情况下,"转迁、迁调"表调职,“左迁,迁谪"表削职...

  • 文学常识

    觐,jìn,朝见(君主);朝拜(圣地):觐见,朝觐。 (形声。从见,堇声。本义:古代诸侯秋天朝见天子。后也泛指拜见...

  • 文学常识

    今天很颓废,不知道更什么,这几天不知道怎么就是什么都不想干,就更点文学常识算了吧,调整下状态。 1. 第一位女诗人...

  • 文学常识

    1.初唐四杰 唐初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合称。四人在初唐文坛较有成就,扭转了当时过于靡丽的文学风...

  • 文学常识

    摸鱼儿:又名《摸鱼子》《买陂唐》《双蕖怨》等。原唐教坊曲名,本为歌咏捕鱼的民歌, 后用作词牌。 水调歌头:又名《元...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文学常识102《刍荛之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vtld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