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割草;ráo荛:打柴,刍荛:割草打柴的人,借指地位低微的人。指向普通老百姓了解情况,征求意见。也用作讲话者的谦词,表示自己的言论可能不够高明。
刍荛之见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五年》:“君子之于人也,草木之于土;草木之于土也,生长焉。刍荛之见,不亦宜乎?”
这句话是孔子对僖公的一番劝诫,意思是君子对待人民要像土地对待草木一样,给予适当的关怀和培养。
而刍荛之见则是指那些只看到表面的见解,没有深入思考和全面分析的人。
《诗经·大雅·板》:“先民有言,询于刍荛。”这句话怎么理解?
其中,“先民”指古代贤人;“询”是询问、请教的意思;“刍荛”指割草打柴的人,即樵夫。
“先民有言,询于刍荛”意思是:古人有这样的话,凡是有疑难要请教割草砍柴的人。
这句话表达了一种不耻下问、向普通民众请教的态度。它强调了即使是地位高、有学识的人,在面对问题时,也不应忽视普通百姓的经验和智慧,而应广泛地听取各方意见,以获取更全面、更准确的信息,从而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书戴嵩画牛》有一句: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此句和诗经的这句话有异曲同工之妙吧?(“先民有言,询于刍荛”)
意思是:古人有句话说:“耕种的事应该去问农民,织布的事应该去问婢女。”这两句话告诉我们:要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不能凭空想像。不能迷信权威,要从客观事实出发,要因事求人,大家都有自己的特长。
例句:
这只是我的刍荛之言,大家可以参考一二。
他的刍荛之见让我感到失望,他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太肤浅了。
他的观点只是刍荛之见,缺乏深度思考和全面分析。
这个问题他只看到了表面现象,完全是刍荛之见。
这是我的刍荛之见,仅供老师和同学们斟酌可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