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时期在家人心中超级可爱,就连孩子放个屁,拉个屎家人都觉得有意思,都能逗的家人哈哈大笑。更别说孩子手和眼发出的信号了。总之在幼儿时期孩子就是没一点毛病超级可爱。
包括上了幼儿园,孩子在幼儿园学了一个数字、字母、儿歌、舞蹈只要有一点点进步都会成为家人在别人面前炫耀的资本,和别人聊天时的谈资。
这是什么原因呢?
是孩子突出的聪明吗?还是孩子在年龄范围之内的正常反应,是家人夸大了或是孩子的表现超出了家人的逾期。
孩子上了小学到初中,孩子从家长的完美中慢慢走向满身缺点(还是在家长的眼中)整天孩子听到的是吵甚至打,轻的也是家人的唠叨,这又是为什么?
理解万岁
是孩子变得越来越不好了,还是家长看待孩子的要求有了变化?
还是家长变了
孩子在幼儿时期时,幼儿在家长的眼中是重点保护对象,每次幼儿一点点的成长,都是给家长所付出最大的奖赏。家长的心理是总觉得孩子还小什么都不会,所以她每次的进步都是惊喜。
幼儿更重要的特点是依懒性,因为他的小,时时需要家长的维护,外在依赖,内心也没有思想独立,这就形成了对家长的依赖,让家长精神一直处在“我”说了算的位置,有统治感所以也没有分歧,也就自然没了看对方的不适感。
当孩子步入小学、初中、高中时,一个他有了自己独立的思想不能和家长每次合拍,出现了分歧。孩子自然在家长眼中出现了很多错误,那些所谓家长孩子的缺点实际也是家长中潜意识中价值观不同的表现。
培养孩子的目标应该有两条
1.根据社会需求
人类是一种群居动物,当然不能离开群体生活。当你能很好的融入这个社会正需要的就是社会都需要什么性格才能更好融入。这就是需要培养的外在一个方面
2.根据人类生存的需求
人类需求可以看成内在的需求。人的身体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肉体,一部分是精神。人的精神是寄托在肉体之上。所以肉体的存活时间决定这精神的存活时间。
所以肉体每天的保养都要靠精神层面的认知照顾身体。所以两者是相互扶持走完人生的路程。
让精神没负担,让身体没负担也是教育的根基。
作为家长对孩子每一个成长阶段的心理有必要多了解,多理解才能更好的和孩子相处成为朋友。
网友评论